遲來的金創藥 - 谷德昭

遲來的金創藥 - 谷德昭

帶外甥去看《蜘蛛俠》與《星球大戰Ⅱ》的戲院分別是尖沙嘴的海運與銅鑼灣的JP,原因無他,只因想看大銀幕,更想年幼的外甥能感受大銀幕所帶來的震撼力。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講述美國政府如何正視電影業,打從錄影帶面世之日,美國有關當局已驚覺錄影帶會威脅電影業,於是便成立專責小組,研究如何確保電影業有持續的發展空間。
首先,與銀行業達成共識,如貸款給電影拍攝,將獲得特別的稅項優惠。另一方面,又與電影業取得協議,每年要有若干百分比的老幼咸宜電影,確保家庭觀眾能得到高質素娛樂。接下來的是教育觀眾,令觀眾習慣進入戲院,成為一種習慣性行為。心理學家定期到一些清談節目,列舉帶小朋友到戲院看電影的好處:(1)到戲院是一種集體行為,接觸群眾對小朋友的集體意識有幫助;(2)在家看錄影帶可隨時快速搜畫或終止觀看,但在戲院內則要耐心地看完整齣戲,這有助小朋友學習做事不能半途而廢;(3)在大銀幕上看到的影像都是巨大的,這有助小朋友建立闊大的目光,不會以為天大地大自己最大,自我為中心,政府還積極地擴闊市場,猶記得克林頓跟江主席談WTO時,一開口便問及美國片的入口限額。經濟上的收益固然是天文數字,文化侵略才是最重要的一環。
可惜的是,香港電影在最風光時,香港政府並沒有提供任何政府級的推廣;到今天,香港電影已是垂死的天鵝,政府才趕來塗金創藥,看來是來得挺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