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日樓市放緩,但地鐵公司(066)將軍澳支線坑口站上蓋商住物業,剛接獲政府批出的略低於13億元補地價,未定是否提出上訴,昨日便匆匆招標。業內人士估計,可能是欲借市場之手增加議價能力。該項目本月24日截標。入場費約3.5億元,估計總投資超過30億元。
坑口站上蓋商住物業補地價月初批出,每方呎樓面地價840元,較將軍澳站55b區上蓋補價高出46%,業內人士認為,發展商利潤很微,風險卻大。但是地鐵未提上訴,便推出招標,測量師彭兆基估計,可能是地鐵的策略,因若招標反應差,地鐵便可向政府爭取降低補地價金額。測量師黎展鵬指出,地鐵今次是測試市場反應,發展商即使入標,但邊際利潤低,要承受的風險很大。
其實地鐵也有前科,99年首次推出九龍站三期招標,便因補地價過高,發展商卻步,地鐵取消招標,並立即向政府提出減補地價,最終將補價減半。
據坑口站招標文件內容,中標者要付出約3.5億元的入場費,以補償地鐵已完成的前期地基及建築工程,亦要負責繳付近13億元的補價。地鐵會保留約3.8萬方呎商場,作為公司投資物業。入標者則可自行提議利潤分紅比例,高者便中標。地鐵如此急於推出招標,又或因地鐵不欲拖延其他項目的招標,也因而不設最低分紅比例;同時,又可搶在市建局及九鐵項目之前,招納發展商參與發展。
彭兆基認為,如果連總建築成本及與地鐵分紅計,該項目每方呎成本達2600元,以項目附近二手市價每方呎僅2800元計,項目發展期長達3至4年,利潤很低,吸引力不大。黎展鵬估計,土地儲備很少的發展商或會入標一試,但樓市稍有波動,便可能「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