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解除買賣禁令<br>花千萬做四合院業主

京城解除買賣禁令
花千萬做四合院業主

北京近年大興土木,改造舊城,令中國民居的經典建築──四合院,大片大片地消失,買少見少。而被列為四合院保護區的國子監街近期經過重新規劃後解凍,不少四合院業主有意出售物業,付得起千萬元的香港富豪,這是在北京買座四合院的千載難逢機會。 北上雜誌組

國子監地區是北京舊城內重要寺廟建築和文物最集中的街區,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區內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孔廟、國子監和雍和宮。
其中,國子監是元、明、清三朝的最高學府,始建於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按「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設立於孔廟西側。現存的國子監,基本上是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設定的規模和格局。

不少是重點保護文物
國子監街一帶有二百多座四合院,不少是北京市重點保護的文物,如方家胡同十三、十五號四合院,是清乾隆帝第三子循郡王永璋的府邸;前永康胡同七號、九號四合院,則是清末大太監李蓮英為其妹妹蓋的。
由於這個區域內須重點保護的建築多,當局規定區內不准再興建任何非四合院類的多層或高層建築,近年更一度禁止買賣區內的所有四合院。而早年在此置業者非富則貴,有退役將軍、高幹,也有香港和內地的商人,包括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幼麟。
朱幼麟一九九三年購買的四合院座落國子監街,當年從買地、搬遷居民,到改建、裝修,歷時三年,耗資約一千萬港元。現時區內四合院每平方呎售價約為一千五百港元,一座佔地四千多平方呎的舊式四合院,售價近六百萬元,不同地區價格有別,而這筆費用並不包括搬遷原居的賠償。

非歷史舊建築可改建
北京市東城區委託北京建築工程學院重新測繪、規劃後,今年三月確定區內建築的整修原則為「仕文化」與傳統四合院相結合,非屬受保護歷史建築的老舊建築可以改建,但高度須控制在七公尺以下。
在國子監一個私人四合院任職管家的辛先生說,左鄰右舍有不少四合院業主想將物業出售,希望藉此解凍的機會買掉破舊的四合院,換取「上樓」(搬進現代化大廈)的機會。
據了解,區內現有的四合院與北京其他地段的四合院一樣,由於居住人口過多,在院內私搭亂建的情況非常普遍,生活環境太差,因此,不少住戶希望拆遷,從此住進水、電、廁所皆方便的新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