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經濟逐步復甦之際,本港出入口貿易率先受惠,由於信貸需求疲弱,滙豐銀行及恒生銀行(011)均積極部署,擴大中小型企業貸款業務。滙豐表示,將成立類似信用卡信貸評分機制(creditscoring),以更有效評估中小企貸款風險,而恒生已於上月初成立新設的中小企貸款部門,專注加強與中小企關係。
滙豐銀行總經理柯清輝昨日出席公益金活動時表示,經濟復甦初期,由於先受出口貿易帶動,中小企貸款需求一定增加,但目前滙豐在中小企信貸評估有一定困難。
他認為,中小企貸款額有限,以經濟效益角度,銀行並不能派專人跟進一家中小企。因此滙豐將成立類似信用卡的評分機制,令銀行更容易審核貸款質素。他表示,要建立具參考價值的評分機制,研究中小企的貸款行為,需要很大量的中小企貸款數據,預料發展需時1至2年。
滙豐旗下的恒生銀行也有相同見解。恒生銀行副董事兼行政總裁鄭海泉出席同一場合時表示,過往恒生中小企服務,分別由分行及商業信貸部門共同處理,效果不太理想,因此作出結構改革,集中處理中小企貸款。
他指出,由於中小企屬勞工密集,規模不大,但數目眾多,因此有需要增設一個專責部門,以提高服務質素。他相信中小企貸款仍有發展空間。
據悉,恒生上月初新成立的中小企部門,由零售銀行服務主管兼助理總經理徐振文調任,擔任部門主管,而零售銀行服務主管,則改由商業銀行客戶關係主管兼助理總經理劉順銓接任。
另一方面,最新一期《恒生經濟月報》指出,近年銀行業一直面對信貸需求疲弱及資金過剩的不尋常現象,除與地產相關的貸款外,各類貸款持續下跌。
柯清輝表示,今年的貸款需求確實十分疲弱,尤其是銀團貸款,只有個人信貸仍有理想增長。他認為,銀行再不能夠只依賴利息收入,應擴大非利息收入業務,包括銷售零售存款證及證券買賣等。他相信,第2季經濟增長應較去年同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