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講股:發掘殼股要留意幾點

陸叔講股:發掘殼股要留意幾點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自從內地逐步開放金融市場後,不少國內企業有興趣到香港進行集資活動,例如在主板或創業板掛牌上市,甚至是借殼上市。提及借殼上市,曾幾何時本地股市興起一陣「尋殼熱」,事緣當某某公司被他人借殼上市,股價便大幅飆升,相信大家也不會忘記科網熱時的軟庫發展(648)、光通信(603)等股份表現。因此,不少投資者到現在仍希望尋到這些「殼寶」。
事實上,作為散戶,要尋「殼寶」也非一件易事,他們通常都是透過道聽塗說而獲得有關消息。其實,這所涉及的風險相當大,第一,這些消息可能是「有心人」故意流出市場,藉此散貨。第二,即使這些消息是真確,但由於借殼上市往往牽涉不少技術問題,可能最終因相關交易取消而令到股價大跌。
據業內人士表示,近日不少國內企業或項目欲借殼在港上市,但由於當中涉及法律或資金調動問題,甚至有些項目只是討論階段,要成事非於一朝一夕,所以要尋殼除了消息可靠與否外,掌握時間性亦是一個重要因素。
在尋殼之餘,投資者有些地方必須要注意,並且在聽信消息之餘也要自己先做功課,以免因純聽消息而買錯股票。事實上,一家公司或一個項目要借殼上市,它本身必須考慮有潛質的殼公司的質素,並非所有殼公司都能夠被借用上市。

負債過巨要小心
通常要借殼上市,公司本身都要研究上市後有沒有「手尾」。舉例說,有一些殼公司本身並非「乾淨」,意思即是除了本身有一定的資產外,同時間亦身負頗大的債務。當一家公司要買其殼作上市之用時,其實變相買入其債務,買家便需要同債權人(如銀行)再作財務上安排,所以,並非甚麼殼公司都可以被借用上市,若一家本身負債過大的公司有消息傳出會賣殼,投資者宜三思。而且,投資者在聽到相關消息之後,不妨自己去看看有關殼公司的年報,了解其財務狀況以考慮有關賣殼的機會成數,盡量減低風險。
其次,大家亦必須留意借殼上市的業務。好多投資者誤解,新公司借殼上市後可以直接將現時經營的業務直接注入殼公司,而將舊有業務完全摒棄。當一家公司買殼後,其實代表是買家投資在殼公司上,舊有業務仍然需要營運,若要將新業務全部取代舊有業務,當中必須符合證監一些收購合併條例,而且「改頭換面」業務所涉及的時間頗長。因此,投資者不要因為有甚麼當炒概念而盲目追捧殼股。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