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六月四日。
有兩件大事會在今天發生,一件是中國國家足球隊首次在世界盃決賽周上場,對手是同組中較弱的哥斯達黎加,這場比賽肯定會吸引中國內外萬千中國籍的球迷在螢光幕前觀賞,如果中國勝出,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情緒更會在國內外爆發;另一件是「六四」十三周年,維園照例會有上萬市民點起燭光,追悼「六四」死難者,並要求中國當局「平反六四」及「釋放民運人士」。
兩件事都同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有關。只不過前一件事是中國當局認可並鼓勵的愛國主義,而後一件事則是中國當局反對的,要壓制的愛國主義。前一件事的愛國主義是情緒性的,幾乎所有國家的球迷擁護自己國家的球隊,都興奮於自己國家的球隊打入決賽周,都會以自己國家的球隊獲勝為榮。後一件事的愛國主義則是深沉的,是有所思考的,這種愛國主義,愛人民、愛中國土地山川,希望中國民主、進步,但並不愛執政黨,不愛當權者,正因為愛人民、愛中華大地,因此對當政者的倒行逆施持批評態度,而其中最使真正的愛國者心碎的,就是發生在十三年前的「六四」事件。
有人說,支聯會每年搞的「六四」燭光悼念活動,已成為一種形式,並沒有實際作用。然而,即使是形式,即使是例行公事,但只要每年延續下去,就能提醒人們,也提醒中國的當權者,「六四」事件仍被中國當局扭曲,仍沒有給示威的學生、市民,以至死難者,還他們一個公道,因此,正義沒有得到伸張,中國也就還遠未能擺脫專權政治,而人民也就仍然處於無權狀態。燭光活動哪怕人再少,甚至只有一個人,這根蠟燭也仍然要點起來。
今天的足球賽,正好在南韓的光州市舉行。光州市在二十二年前,曾發生大規模的學生示威運動,它的經過與結果同「六四」何其相似:學生示威,市民支持,然後軍隊鎮壓,發生流血衝突。一九八○年五月十九日的光州事件,鎮壓後的現場,留下將近三百具屍體。當時南韓總統全斗煥,設立軍事法庭,判處金大中死刑(在美國壓力下沒有執行)。今天,金大中是南韓總統,而全斗煥在早幾年已為光州事件遭到審判。
在「六四」中被殺害的十七歲學生蔣捷連,他的父親,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蔣培坤曾寫過:「人類反抗強權的歷史,就是記憶反抗遺忘的歷史。」他引述一九九三年在華府落成的一間為納粹屠殺猶太人而建的「浩劫博物館」上,一位美國人致辭時的話:「遺忘,就意味着將那些受害者再殺害一次。我們沒能阻止他們第一次被殺害,但我們絕不能容忍他們被殺害第二次。」
維園的燭光,將表明人們沒有遺忘。足球賽在光州市舉行,象徵「六四」事件也會如光州事件一樣被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