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內地證券公司正在颳一股裁員風。我跟相熟的朋友們通電話以示關心,他們除了表達對滬深股市前景和個人前途的憂慮外,都將怨憤發洩到所謂「海歸派」的頭上。
中國內地證券市場上的海歸派大體包括三種人:一是位居中國證監會高層的境外人士,二是位居中外合資投資銀行高層的曾在美歐日深造、在跨國投資銀行工作過的中國留學生,三是中國內地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中國留學生。
前兩種人是少數,第三種人是多數,而且愈來愈多。他們對於中國內地證券市場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語。
第一種海歸派參與中國內地證券市場規範和發展的決策。第二種海歸派因其所在公司的特殊地位而在輿論和操作上都對滬深股市有不容低估的影響力。第三種海歸派帶來國際金融市場的先進經驗和技巧,對所在公司的業務拓展產生顯著效果。至今,中國內地證券界對於這第三種海歸派的作用普遍持正面評價,有爭議的是關於前兩種。
對於第一種海歸派的主要批評,是他們脫離中國內地實際而一味推行國際規範,結果,是過度強調監管而抑制了市場發展、挫傷了市場元氣。對於第二種海歸派的批評尤甚,不僅批評他們和第一種海歸派桴鼓相應,將內地證券市場說得幾乎一無是處,而且,提出明確的量的指標來唱淡滬深股市,甚至鼓吹中國股市應推倒重來。
孰對孰錯?站在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的前沿來看中國內地新興證券市場,海歸派的意見在原則上是對的,揭露了中國內地證券市場跟先進金融市場的差距。
然而,海歸派在具體政策主張上卻失諸於過急過猛,超越了中國內地證券市場和宏觀經濟政治的承受力。尤其所謂中國內地股市應推倒重來的主張,說得客氣點是書生空論,說得不客氣點是庸醫藥石亂投。
規範和發展是全球金融市場永恒的主題。美國這一當今最發達的金融市場上,安隆事件所引發的一連串規範問題不就是最勝於雄辯的證明。所以,站在整體經濟和社會利益的立場,任何國家、地區的金融市場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既重視發展也不忽略規範,有時應當側重發展有時應當側重規範,但任何時候都必須把握二者的平衡,不可走向某一個極端。否則,會使市場出現較大的動盪,或者欲速則不達甚至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