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工作中,我較喜歡做編劇;幕前當中我則喜歡做司儀及主持。做司儀很有滿足感,無論多大的「騷」,有幾多大明星在場也好,司儀永遠可以隆而重之地出場、永遠企中間、永遠有嘢講、永遠有特寫鏡頭,可惜在香港做司儀賺唔到錢,飽唔死、餓唔親,多人認得但冇乜着數。
最近在明珠台看到一個很好的節目叫《CEOExchange》,非常恨做那個主持人。每集邀請兩個大機構的CEO做訪問,地點是不同的著名大學,現場觀眾是一群MBA學生。那些被邀的CEO全部都很有趣,做生意叻係基本動作,妙就妙在完全唔悶,非但唔說教,重要係妙語連珠,幾乎在每一集都學到畢生受用嘅語錄,雖然有啲係講咗等於冇講,但勝在用字準確、包裝一流,將來就算應用唔到,照搬一次講出嚟都嚇到吓人。
「在科技發達的社會,每間大機構能夠掌握的資訊與技術都差不多,最大的分別是『人』,不同的人運用同樣的資源將有差天共地的分別」;「有些事情你預言它會發生,其實你不是預言,只是你確立了目標,然後令它發生」;「做領袖要懂得演戲,起碼要懂得如何在並不是太嬲的時候扮得很嬲」。
如果你錯過了,請到網上看看。「希望看完後,對你會有一定的啟發性,因為這便是《CEOExchange》節目的目的。」這句就是主持人在節目完結前的最後一句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