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昨日炮轟《明報》,強烈不滿該報日前報道上周日市民悼念六四遊行時,刪去支聯會提出「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的口號,並質疑該報基於政治忌諱而自律;但《明報》則否認有任何政治傾向,反指司徒華「太敏感」。
支聯會今日在維園舉辦「民主藝墟」,以不同形式呼籲市民參與後晚舉行的每年一度的維園燭光集會,悼念六四事件十三周年。
司徒華昨在《明報》副刊「三言堂」專欄撰文表示,支聯會自八九年成立不久,即提出五大工作目標:「釋放民運人士,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自此,支聯會凡大小行動高呼口號時,必有這五句。他指摘《明報》上周日報道今年六四遊行時,卻只摘錄頭三句口號,而刪掉後兩句。
司徒華強調,「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在五句口號中政治性最強,也是港人支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的最終目的;他認為:「這不是偶然的無心之失,大抵有人感到諱忌犯禁而自律,暴露出潛意識中的政治傾向,以為人們是不會發覺。」
不過,《明報》昨即在「編輯室手記」以記者撰文形式,強調當日記者是以專業眼光去判斷,認為支聯會喊了十三年的口號,新聞性不如當日警方行動;選擇頭三句口號是按照新聞規律「愈前者愈重要」的原則處理,「壓根兒沒有任何政治傾向、諱忌」,文章反指司徒華「太敏感了吧」!
不過,司徒華認為《明報》的解釋完全不能接受,指即使按新聞重要性定優先次序,《明報》為何將首句「釋放民運人士」次序調亂?他認為明顯是價值判斷。他表示,會繼續在專欄中批評《明報》處理八九民運新聞的手法。至於《明報》編輯部高層,則對司徒華的批評不作回應。
對於司徒華與《明報》的爭拗,曾參與八九民運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讚揚支聯會對平反六四的堅持精神可貴,而無論誰對誰錯,都可起到「保溫」作用,讓港人繼續關注中國民主運動;同時他認為,對六四事件社會上可以各有不同觀點,大家應學會兼容,不必強求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