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建豪報道】提起最美麗的昆蟲,很多人會想起色彩斑斕、於萬紫千紅花間翩翩起舞的蝴蝶。漁農自然護理署今年三月間在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意外地捕獲一隻褐斑鳳蝶,這是本港首次發現的品種。
漁護署自然護理主任黃勇慶表示,褐斑鳳蝶一向分布於台灣以西至印度一帶,伸展雙翅膀長約兩至三厘米,其幼蟲喜進食樟科植物。牠的外形與有毒的大絹斑蝶相似,翅膀同樣以黑色為主,令雀鳥以為是大絹斑蝶,有毒,不敢捕食。褐斑鳳蝶在靜止時腹部外露,又有前足發達等鳳蝶科成員特徵。
漁護署今年三月在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發現這隻褐斑鳳蝶,捕捉時還不知道牠的「身份」,後來才證實原來是在港新發現的品種,現已製成標本。該署相信本港還有其他褐斑鳳蝶在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存活。
本港發現的蝴蝶品種現已增至二百三十一種,約佔全中國蝴蝶品種的六分之一。本港蝴蝶共分九科,其中以鳳蝶最常見,共有二十個品種;其餘還有蛺蝶、弄蝶和灰蝶等,每科各有五十多個品種。
漁護署自然教育助理羅益奎解釋,蝴蝶由幼蟲、結蛹至成蟲,一般需時一個月,也有部份需時一年,視乎蝴蝶品種、時間及季節等影響。他表示,部份品種幼蟲會吃有毒植物,毒素在成長後仍存體內。蝴蝶於春、夏及秋季新陳代謝速度較快,有部份蝴蝶會預早吸食花蜜,準備躲於山谷中過冬。
羅益奎指出,蝴蝶最愛穿梭花間,較喜歡陽光普照的日子。市民若希望欣賞蝴蝶,可選擇日光開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