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打工仔悲歌,一項調查顯示,本港僱員工作時間較歐洲十七個國家及地區長,每周工作達五十小時,嚴重影響家庭生活,但對工作的滿足感卻最低,與上司關係最差,尤以高學歷低職位者為甚;有學者歸咎於管理層管理不善,與僱員溝通不足,令香港頓成悲情城市! 記者:翁煜雄
城市大學管理學系上月訪問六百零五名僱員,並將結果與歐洲十七個地區九七年進行的同類調查比較,發現扣除午膳時間後,本港僱員每周工作五十小時,排列首位,第二位的英國只有四十三小時;而工作滿感足方面,本港僱員亦給予最低分,與希臘並列榜末。
此外,本港僱員與上司關係在十七個國家地區中最為不濟,以七分最好計算,本港打工仔袛給予四點九分。
被問及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時,以十分最滿意計算,本港僱員予六點一分,調查結果與全球四十一個地區於九四年進行比較,本港排三十四位,低於二十二位的中國,及卅三位的印度。
調查又發現,低職位僱員中,學歷高的對公司忠心度較低,以五分最信任計算,高學歷者只得三分,學歷低的有三點五分,高學歷僱員對公司信任度、對上司領導能力的評價及責任感都較低。
本港失業率達百分之七點一,但在十七地區而言排第八位,最高是德國東部的十八點一,至於對工作時數及工作量的滿意程度,港人分別排第十五及第八,未算最差。
城大管理學系代主任梁覺稱,本港僱員工作生活質素遜色,因經濟不景外,最主要是公司管理階層待員工態度欠佳,及未能讓其發揮所長等:「搞到香港成個悲情城市咁!」他說管理層應與員工溝通,與員工「風雨同路,患難見真情」。
人力資源管理學會發言人麥平安表示,本港打工仔一向工作時間都很長,但近年因經濟轉差,失業率上升及減薪速度均較外圍地區嚴重,香港打工仔士氣愈來愈低,長遠對公司生產力、服務質素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增加工業意外等問題。最重要是僱員僱主要保持溝通,僱主也要與員工共度時艱。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表示,近年經濟不景,打工仔承受的壓力更大,埋下社會動盪的種子,不少家庭暴力糾紛及自殺問題,都與失業及工作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