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輪ABC:<br>對沖值隨時間和市場因素改變

窩輪ABC:
對沖值隨時間和市場因素改變

認股證價格和正股股價走勢存有直接關係,我們以往已曾討論過。一般來說,認股證不會完全跟隨正股上落。投資者最感興趣的,是股證與正股價格轉變的比例關係,亦即是股證走勢是否緊貼指標。在芸芸數據中,兩個主要量度準則分別為「有效槓桿比率」(effectivegearing)和「對沖值」(delta)。
相信大家對「有效槓桿比率」不會陌生,它粗略指出,每當正股升降1%時,股證價格改變的百分比。而「對沖值」則顯示股證實際數值的轉變,即是當正股每升跌$1,股證價格受影響而改變的數值。例如,和黃認購證9258的對沖比率為50%,代表正股股價每升跌$1,認購證9258價格亦會相應調整$0.05(兌換比率10:1)。現在讓我們來認識「對沖值」及其使用方法。
顧名思義,「對沖值」是與對沖風險有關。到底何謂對沖?讓我來作個譬喻。買保險的原意,是以小額保費購入意外保障,希望日後若有意外發生時,可將損失減至最低。對沖的道理亦然,例如持有滙控正股的投資者,若認為股份的走勢開始失去方向,並猶豫應否以現價沽出,此時,他可以選擇購入相關正股的認沽證或認沽期權,用以抵銷部份或全部股價下跌的風險。

當然,由於所有對沖活動均需要付出代價(一如買保險付出的保費),間接影響投資回報,故並非一般短線投資者願意考慮的做法。然而,發行商會積極透過持續對沖活動去管理風險,因他們主要是在相關資產的波幅變化中獲利,相對於投資者純粹從資產的實際走勢中套利,有所不同。
當投資者或發行商需要為其投資組合作對沖活動,「對沖值」便能發揮其參考作用。下表簡單概括了認購證和認沽證在不同狀況的「對沖值」。簡單來說,認購證的對沖值是介乎0至1之間,而認沽證的對沖值是在0至-1。其實,每種認股證都有獨特而常變的「對沖值」,這數值會隨着時間和市場因素而改變。
從實際角度來看,對沖值顯示投資者或發行商為對沖期權或認股證風險而須買入或賣出的股票數量,因此這是對沖活動的重要參考數值。舉例來說,倘若和黃認購證9258的對沖比率為50%,當發行商沽出1,000,000份股證(按兌換比率10:1計算),便需要立即買入正股對沖風險,數目為1,000,000x0.1x50%=50,000股。當然,對沖比率愈高,發行商需要買賣的正股亦會增加。
那麼「對沖值」與正股股價及尚餘到期日有何關係?當正股股價不斷上升,認購證便會漸趨向價內,其表現會跟正股愈來愈相似,對沖值便愈接近1;反之,認沽證會因正股股價不斷上升而漸趨向價外,因被行使的機會率下降,其對沖值便愈接近0。
另外,當認股證愈接近到期日,正股股價出現大幅波動的機會亦會日漸下降,一些價內的股證,由於正股跌至行使價以下的機會不大,其對沖值便愈接近1;相反,那些價外證的行使機會亦隨着到期日的來臨而減少,股價反彈至行使價以上的機會很低,因此其對沖值便愈接近0。
雷裕武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