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圈短談:港人不可妄自菲薄

財圈短談:港人不可妄自菲薄

美國5月份消費信心指數由4月份的108.5升至109.8,但反映消費者對前景看法的預期指數(ExpectationsIndex)卻由109.6微跌到109.4,顯示美國人對下半年的經濟前景態度審慎。此外,美林證券調低了英特爾(Intel)今年的盈利預測,瑞銀華寶亦質疑HomeDepot能否保持其市場佔有率,使到零售股和電腦股被投資者拋售,美國股市一萬點關口再次失守。
其實美國前周已將第1季GDP增長由5.8%調低到5.6%,正好反映美國經濟復甦的步伐並沒有大家估計的那麼理想。經濟增長率被調低,以及美國官方高調地警告可能再有恐怖襲擊。似乎都未影響到國民的消費信心。消費開支佔了美國每年GDP(約10萬億美元)總值約三分之二,消費信心的變化對經濟有很大的影響。布殊政府對恐怖活動高調示警,相信是想轉移國民視線,以免被追究對911情報上的失誤,相信他現在也很慶幸在兵行險着之下,國民消費暫未受到拖累。

特首常好心做壞事
相反,我們的董特首就「黑仔」得多。警廉公開「駁火」,凸顯了政府部門之間的矛盾表面化;公務員團體則因港府堅持透過立法減薪,與政府高層之間的衝突亦白熱化。難怪他以嘉賓身份到澳門觀看中葡足球大戰竟被喝倒采,噓聲最大的都是香港人……
回歸以來,香港病症多多,從「八萬五」政策到停售居屋、從居港權爭議提請人大釋法到對遊行示威人士秋後算帳,特區政府的政策失誤不少,當中也有些地方是因好心而做壞事的,難怪就連鄔維庸醫生也認為香港有很多病症。例如「多種器官綜合症」,病徵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肢體失控」反映在公務員不肯減薪;而「消耗性體能亢奮」即是政府好大喜功;再數下去有「免疫系統失調」,症狀是自己人內訌。

鄔醫生為香港開的藥方同特首的一樣,就是「高官問責制」了。且不論問責制是否對症下藥,但以其純粹根據特首的一個念頭、完全跳過諮詢階段、提交議會的程序不合邏輯,以及設計粗糙,連署理的問題都未有考慮到,再加上特首的「往績」,問責制很可能再一次把好事變成壞事。事實上,因為公務員減薪的問題,問責部長未上任已成為眾矢之的,難怪特首在尋求「外援」時倍感困難。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香港人的信心也不是在一天內喪失的,希望特區政府在推行新政策時,能夠顧及市民(包括公務員)的感受,多作諮詢、溝通等工作,才能上下一心,邁向共同目標。其實目前香港環境雖轉差,但勝在底子仍很厚,很多利好因素,如地理位置、商業頭腦、完備的基建和法制、以至精通中英文,都不是競爭對手如上海和新加坡所能輕易趕得上的,因此我們不應妄自菲薄。
姚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