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活用期指測市法

實戰理論:活用期指測市法

上周收到兩封電郵,皆詢問關於期指方面的問題。其中一位讀者提到,根據筆者之理論,當轉倉平均價為11300點之時,上破11600點應可看好,而目標價應為12300點以上。但恒指卻在月中升抵12000點之後回落,兼且最後一周更跌回11300點水平,詢問是否期指測市法已失效?另一位讀者則詢問為何在5月29日,6月份期指的未平倉合約大幅增加,以及有何因素令大市做淡。
在此首先解釋期指測市之功能及限制,其實在去年本欄提出此方法之時,已解釋過期指測市法是利用轉倉平均價去捕捉大戶之入市成本價,接着配合市況走勢及大戶需要轉身之幅度,去計算破位確認升?跌浪的水平,以及整個浪的目標水平。當中其實要考慮到有假突破的局限,及有可能會因應市場氣氛及個別突發性情況而有反手的時候。
在控制風險方面,就是當破位確認行大浪之時,將所破之水平作為第一個防守線,即是說當升破確認位之後再回落跌破,就表示市況已逆轉。主要原因及背後之邏輯是,假若大戶已做好倉,挾破位後按理應以快及狠的策略去大挾淡倉,故此絕不容許市況回落去放淡友一條生路,除非其本身根本想做淡,上升只是製造假突破之陷阱。第二個可能是遇到實力更強的大戶作對手,己方力戰不逮而要投降,由於市場是由最強者主導,故市況定必逆轉,而此點亦是期指測市法所面對的限制。大家不要簡單化地搬字過紙,單憑公式化的模式去運用期指測市法。

有條件作技術反彈
至於如何去彌補此一限制,其實筆者已曾透露,就是留意升?跌浪之過程中,未平倉合約之變化、高低水之變化,以及市場情緒的變化。大家有否發覺未平倉合約在升抵12000點後大增?市場評論已一面倒認為12000點必破?期指在力掃正股的情況下轉低水,有托指數沽期指之嫌。以上數點其實筆者在5月12日本欄《港股形勢大不妙》一文中已提及,並解釋為何已轉為看淡。文中提到「美股勁升300點,港股未能一舉破12000點……大挾淡倉的時機,應挾而不挾上,相信在12000點前已足夠成功派發」,其他詳細分析可翻閱全文。
至於6月份大市走勢方面,未平倉合約累積至51000多張,單從表面看,由於是推低大市才在5月24-30日期間大手轉倉,加上6月份持續高水,相信暫時以好倉為主,而大市亦有足夠條件作技術性反彈。但同樣地要視乎反彈之力度,能否突破轉倉平均價(約11350點)再加300點(即11650點)水平,否則,縱使下周初大市回升也當是假象。
沈振盈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