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令消費回復增長,有兩個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其一是就業情況必須有明顯的好轉;其二是消費者對前景恢復信心。
政府昨天公布本地經濟在第一季持續收縮百分之零點九。這樣一個數字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在今年頭三個月香港出口及轉口持續疲弱,直到三月份才首次止跌回升,再加上市民的消費信心始終不振,本地經濟未能擺脫頹勢其實是意料中事。最讓人意外的是特區政府沒有像很多銀行及研究機構那樣隨着經濟基本因素改善而調高全年的經濟預測,仍然認為今年經濟只有百分之一增長。
我們不知道特區政府是不是掌握了甚麼獨有的數據或情況,讓它對本地經濟作出比絕大部份學者及研究員更悲觀的預測,但是不管從外圍或本地的情況看,香港的經濟基調無疑都有明顯的改善,例如出口已連續兩個月回升,股市及樓市交投也已較今年首三個月活躍得多,再加上旅遊業持續暢旺,這些動力只要不出現明顯逆轉,經濟復甦的速度將會逐步加快,迫使特區政府要較大幅度修訂經濟增長的預測。
剩下來最讓人憂慮的始終是本地消費市道疲弱的問題。要知道出口增長雖然有助本地經濟從衰退中走出來,但要讓市民感受到復甦的好處、要讓本地經濟回復真正的生機,香港的內部消費必須擺脫目前不斷萎縮、不斷轉弱的情況,否則香港只會重複一九九九至二○○○年那種只有增長、沒有繁榮的悶局。
但要令消費回復增長,有兩個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其一是就業情況必須有明顯的好轉;其二是消費者對前景恢復信心,只可惜目前來說兩方面的因素都不存在。
以就業市場為例,失業率仍處於百分之七以上的高水平,是否已見頂仍在未知之數,在這樣的情況下,上班族當然不會放膽消費了。
此外,市民對特區政府的管治、對香港未來前景的信心並沒有多少改善,對政府施政的能力也有懷疑;這樣下來,他們自然更傾向於「積穀防飢」、更不願消費了。而若果這樣的惡性循環沒法打破,若果政府始終不能喚起市民的信心,那即使經濟數據有改善,香港經濟的悶局也將是揮之不去的。
(圖)本地消費市道疲弱,市民往往趁大減價才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