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雖然本港外貿在3、4月份回復增長,但由於首季機器設備投資急速下跌,加上私人消費開支出現99年首季以來首次下跌,導致本港首季經濟負增長0.9%,連續3季出現負增長。雖然出口及訪港旅客持續回升,但由於美國領先指標並不強勁,加上部份地區政局不穩,本地消費及投資仍疲弱,故政府將全年經濟增長1%的預測維持不變。
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昨日評論首季經濟表現時指出,今年首季經濟跌幅,已較去年第4季的1.4%跌幅收窄,反映本港經濟正在慢慢好轉,其中尤以旅遊、轉口貿易較明顯,而股票和地產市場成交量也在上升。
不過,由於未能確定美國經濟增長能否保持強勁,以及香港經濟正在轉型,因此仍維持今年經濟增長1%的預測;至於綜合物價消費指數,由於政府推行一些減免措施,因此維持-2.8%的預測。對於首季本港機械及設備投資急跌25%,他認為這是上兩季本港經濟衰退、前景不明朗所致。
展望今年本港經濟,經濟顧問鄧廣堯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若美國市場持續好轉,香港經濟增長仍有上調空間,但關注到美國領先指標並不強勁,歐盟和日本經濟又未有好轉,再加上部份地區出現政治局勢緊張,對國際市場和經濟造成隱憂;而且本地消費和投資疲弱,即使外貿及訪港旅遊業持續回升,幫助也有限,暫時維持對全年經濟增長1%的預測不變。
雖然港府沒有調高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但卻將全年整體出口預測由零增長調升至1.6%,但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預測,則由-5.1%調低至-8.6%,其中機器及設備投資更由-6.4%下調至
-12%。鄧廣堯稱,首季機器設備投資急跌,反映去年後期經濟不景情況,但今年外貿正在好轉,加上旅遊業上升,可能會為企業投資帶來動力。
對於首季私人消費開支出現自99年首季以來第一次跌幅,他解釋,由於失業率上升,勞工收入受到抑制,均打擊消費意欲。不過,若外圍經濟好轉刺激本地經濟上升,則私人消費可受惠。
他又特別提及中國今年首季經濟表現強勁,增長達7.6%,無論出口和內部需求均強勁上升,對香港有利。不過,綜合消費物價指數首季跌幅進一步擴大至-2.6%,原因是成本價格仍在放緩,租金下跌,零售市場減價促銷劇烈,且未見回升迹象。就業市場方面,踏入6月開始大批學生由學校流入勞動市場,對失業率構成上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