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周末絮語 - 李怡
立法會動議辯論問責制,前一日,政府公布一項民意調查結果,指六成五被訪市民贊成推行問責制,反對者不足一成二。政黨人士指政府有意製造聲勢,誤導民眾。
被董伯指為「誠實可靠」、且自認是董伯鸚鵡的路祥安,他要求港大民調所做的,不就是有這類結果的調查嗎?
※
世界盃開鑼。幾乎全世界都在賭波,包括中國大陸在內。只有香港特區政府在抓賭波。有球迷說,波是一定要賭的了,政府做法只是鼓勵我們去深圳或澳門消費兼賭波。特區政府何以事事都要掉轉頭以手代足走路?
※
「神奇教練」米路天奴域在中國大陸紅極一時,所接拍的廣告,酬金總共已超過二千萬元人民幣。中央電視台證實,米路拍的廣告在六月世界盃後,各地電視台必須停播。已簽合約並已拍成廣告片的客戶大呼倒霉。
中國領導人的民族主義意識很強,豈容非我族類的米路在中華大地也文也武、如此風光?
※
董伯赴澳看中葡熱身賽,當董在螢光幕出現時,觀眾席響起一片噓聲;當公布董伯名字時,又是一片噓聲。起先人們以為噓聲來自澳門人,因香港剛通過的《賭博條例》禁止港人越境投注;但有人發現,最大聲噓董伯的,都是香港人。董對身邊高官表示,自己心中有數,會「處之泰然」。
正如董伯說過:有人不跟我握手,但有許多人跟我握手一樣,他也會說:更多的人沒有噓他。看來,他的「無私,無怨,無悔」的「三無」名句之外,似可加多一「無」。是甚麼?「恥」也。 ※
曾蔭培在立法會提出,考慮請律政司就部門向外發放資料,制訂指引。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支持曾蔭培的建議。但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表明,發布新聞是部門內部事務,不會代訂守則。
中大最新民調,顯示特首和三司司長的民望,只梁愛詩上升,其他都下跌。莫非這與她不支持妨礙新聞自由的措施有關?
※
華航空難後,台聯黨黨主席黃主文指是華航名字不好,於是聯繫到「台灣正名」運動,提議改名「台灣」。也有民進黨立委附和改為「寶島航空」、「福爾摩莎航空」。
台灣有人在網上留言:台灣的災難自陳水扁上任後,從不間斷,是不是陳水扁也要改名。另一留言說,「寶島」諧音「保倒」,「保倒航空」更大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