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盃刺激不了日韓經濟

世盃刺激不了日韓經濟

主辦國際體壇賽事向來被視為是一門賺錢的生意,日本和南韓今次合辦世界盃除了希望能為本國帶來豐厚經濟收入和刺激經濟外,還希望可提高國家聲譽。可是,經濟學家卻認為世界盃只能帶來短暫的經濟收益。

熱錢流入僅屬短暫性質
對日韓來說,他們的如意算盤是希望能像六四年日本主辦東京奧運會、八八年南韓主辦漢城奧運會般帶來豐厚收入。以南韓舉辦奧運會為例,投資了約三十八億港元,收入卻高達五十四億。
日韓也希望藉主辦世界盃向世界傳遞一個訊息——它們都是亞洲經濟強國。日本當年主辦奧運會,透過未來的建築和子彈火車,成功向世界宣示日本已躋身工業化強國的訊息。今次南韓希望藉顯示三星及LG的先進電子產品,向世界證明南韓電子產品不遜於日本新力或東芝公司;日本則似乎藉札幌的體育館來展示其工程學實力。
這個秘而不宣的目的或許能達到,但經濟學家卻認為兩國的實質經濟收益不大。經濟學家預測,世界盃可為南韓帶來五百四十六億港元收入,製造三十五萬個就業機會,令國內生產總值增加百分一;為日本帶來一千八百七十二億港元收益,使國內生產總值增加百分零點一。
不過,經濟學家指出,世界盃的熱錢流入只屬短暫性,不會起着刺激日本經濟的作用,因為日本的經濟困局是屬於結構性問題,失業率飆升、壞帳持續高企,當局投入世界盃的投資會隨着賽事結束而中止,屆時一切會打回原形。

穆迪降日政府債券評級
美國穆迪投資機構在世界盃開鑼日,就將日本政府債券由Aa3調低至A2,把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的表現跟拉脫維亞和波蘭列為同級。 綜合外電報道

世界盃通常能為主辦國帶來豐厚收入,但外界預計日本和南韓今次合辦世界盃不會為本國帶來理想收益,原因如下:

吉祥物銷情差
三隻外星小精靈是由各地球迷選出,但它們卻欠「顧客緣」,五月上旬日本一家有七十多年歷史的體育用品公司,更因吉祥物產品嚴重滯銷而破產。

球賽門票滯銷
每屆世界盃都會有球迷越洋遠赴主辦國觀看球賽,但是南韓的世界盃門票滯銷,截至上月中,南韓只售出一百四十萬張門票,尚有二十五萬張未售出。

投資成本偏高
由於賽事由日韓兩國主辦,開銷卻是雙份,攤薄了收益。據估計,與上屆法國世界盃相比,日本的投資是法國的三倍,而南韓的情況也大同小異。

外來球迷太少
日本原本預計有約33萬外國人到來,相信最終人數只是預計中的2/3;南韓旅遊局原先估計有10萬中國球迷赴韓,但現在只得4萬。

商人促銷受阻
為了防範恐怖襲擊及足球流氓,日本採取的保安措施異常嚴密,令球迷不能自由活動,商家也無法進入現場推銷,令世界盃促銷作用大打折扣。
資料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