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理俄羅斯問題上,歐盟似乎較美國高明,後者只着重於軍事上的威脅,以及反恐怖活動的合作,至於對方(若)有任何要求,只答允合作深入考慮,為己的色彩大於一切。
反觀歐盟眼光則放得較長遠,同時深諳「如欲擒之,必先予之」的道理。歐盟同意承認俄羅斯已擁有「市場經濟地位」。意味大家在體制上已相當接近,亦即俄羅斯意欲加入歐盟這張簽證已有「着落」,只要多加努力,成為歐盟一分子,指日可待。
當然市場經濟地位僅屬於「認可」,並不代表已臻完善,要達致與歐盟國家相提並論,仍有一段距離。不過「自己友」之局已被確認,將來在貿易關係上會更密切,甚麼反傾銷等條款,將不適用於自己友身上,中門大開,可以預見。
俄羅斯討好美國,在裁減核武上作出讓步,又同意與美國合作打擊恐怖活動,無論在國際形象或本身利益上(例如車臣問題),都能達致某程度目的,另一方面亦可以為將來加入世貿(WTO)鋪路,何樂而不為?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面面俱圓的普京,目標其實直指歐盟會籍,眼見以前的「靚」(前蘇成員)一個二個已經準備就緒加盟(歐盟)這個俱樂部,作為老大哥,又怎是味兒?
事實上俄羅斯在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雖出現不少經濟及社會問題,只要政府能下決心完善法制,創造營商環境?條件,人民有工開而不會鋌而走險,根本亦符合西歐國家意願。歐盟擁抱俄羅斯,一為安全,二為能源,一舉兩得。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