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鋼鍇
據報章報道,擁有一百一十二間會員學校的英中聯會贊成設立升中統一評核機制,津貼小學議會反對以升中試考核小六學生學科能力,理由是擔心重現學能測驗操練之風。立場不同,中、小學各有自己的算盤。
以中學立場而言,收到的學生程度參差,嚴重影響教師施教,甚麼「拔尖補底」僅是美麗口號,成效絕對不大。英中學校一向收的是等級較高的學生,現行派位的五改三已打亂了正常分配,即使中學擴展自行收生至百分之三十,都不會是「集優而教」的保證。
重設升中統一評核機制是較有效的措施,英中聯會的提議是可以理解的。「集優而教」不是英中的特權,但將程度相若的學生放在一起學習,施教上肯定比「大兜亂」有效。津貼小學議會主席馮文正校長擔心重現學能測驗操練之風,並謂取消學能測驗後小學生已減壓鬆綁,獲得均衡發展。
證諸事實,部份小學多元發展略有成效,五育並重的理念在少數學校中亦頗有進步,但更大多數的學校不是原地踏步就是受到更大的傷害,這些傷害都被美麗的幻象所掩蓋,在讚賞與掌聲中趨向浮誇。
學能測驗取消了,小學要應付中學面試,開設「面試訓練班」,訓練學生英語會話、應對技巧、內容以投名校所好,所花的時間與操練學能測驗不遑多讓。希望口試時藉十八般武藝博取多些分數,家長們在周末及周日領着兒女東奔西跑,鋼琴、小提琴、口風琴、油畫、書法、芭蕾舞、跆拳道、柔道、舞獅、打鼓,極盡多元化能事。電視主持人訪問家長和學生,家長坦言除了金錢支出外,實在疲於奔命,這能否算是鬆了綁?
過去的學能測驗和更早的升中試,不合理的操練確實害苦了小學生,取消學能測驗是正確的決定。但戕害學生身心的不是考試,而是過份的操練,考試本身甄別優劣功能不減。現在因不合理的人為操練而將一切罪過諉諸於考試,這是不合理的。考試何罪?升中試何罪?要責備的是催逼學生做太多練習的學校當局,要責備的是迷信囫圇吞棗多操練有益的家長。如果善用考試功能,考試的存在價值是不容抹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