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大學淪為教資會奴隸

別讓大學淪為教資會奴隸

因鍾庭耀民調風波所致,港大校長一職懸而未決,直至日前才正式聘任徐立之教授為港大新校長。當徐教授會見傳媒及學生時,他不斷被追問有關怎樣處理「學術自由」的事宜。
香港教育研究學會主席 莫家豪博士

似乎港人對大學「學術自由」仍抱持十分關注態度。但所謂「學術自由」,乃非完全因外來的政治壓力而受到侵犯。我們只從官方或政府有否向大學學者施壓以影響其學術研究論題為焦點,只不過是以偏概全。究其「學術自由」之底蘊,並非單單考量政府對大學研究自主之干預程度而言。

早已經歷市場化洗禮
其實,學術界早在過去十多年已受到某種程度的「學術自由」的「干擾」和「制控」。過去十多年來,本港高等院校的撥款是與其表現掛鈎,為了爭取額外資源,大學界早已陷入一種如程介明教授所言「諸侯割據」的局面。由於港府運用市場價值及手法,對大學教學和科研成果,以一刀切的市場為主導的表現評估,衡功量值;而上任與現任的教資會主席又具有銀行界背景,用「金錢至上」、「市場價值」來辦高等教育,致使大學競逐資源,在一片節源增效和「超英趕美」的風潮下,大學的研究項目的釐定,大學在資源配置上,早已經歷「市場化」的洗禮。
在「市場價值」和「競爭至上」的唯一導向下,我們早已把教育理想、甚麼全人教育束之高閣。
月前發表的《香港高等教育檢討報告》中,再一次赤裸裸地展露政府單以「市場」、「資源」、「金錢至上」的辦學觀念,整本報告對教與學的評估甚少。簡言之,全本報告以講「資源分配」為綱,如何加強對大學理治為題。
在一片資源競爭下,大學早已淪為教資會的「奴隸」,為了爭取教資會垂青,各大院校立場分歧,盼在同一遊戲規則下打低對手。這樣,我們再談教育理想,講甚麼全人教育,只是空談。說到底,大學高層領導真正關心的是資源競爭。這一點在過去幾星期的社會論爭中早已清楚說明。
筆者以為討論當今本港專上學界的學術自由,不應單着眼政府如何干預學術研究論題,反而,我們必須反省因教資會的資源分配所引致院校間難以不陷入惡性競爭、重自然科學而忽略人文社會科學的狀況、強調國際化而輕視本土研究等問題。

應對獨立自主作反省
究竟政府並沒有直接干預和指定學者的研究題材,但政府用「錢」用「銀」來操控各大學,已令大學學者無可避免地考慮資源而重那輕這,間接造成「學術自由」受到「干擾」。
作為大學學者們,在「金錢利誘」下,我們的「建安風骨」何在?學者們的獨立自主又如何?我們宜深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