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促銷成都肥料變金

港式促銷成都肥料變金

香港一家貿易公司一九九九年以八百萬元人民幣,在大陸收購了一家擁有二億資產,但長期虧蝕的生產化肥國企,換上港式管理概念,半年後成功轉虧為盈,將一桶桶肥田料變成一桶桶金。最近,港式市場推廣策略又派上用場,這家化肥公司創造了一隻造型可愛的卡通小蜜蜂,藉之塑造企業形象,目標是令全國八億農民就算目不識丁,也認得該公司的產品。 北上雜誌組

位於四川成都市新都縣的玖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家名為新都縣氮肥廠的國有企業,九九年以八百萬元易手,當時被形容為一宗「蛇吞象」的交易。這家有龐大資產卻連連虧蝕的國企,有一千三百名員工,部份舊員工對企業易手出現強烈反彈。

卡通小蜜蜂作形象大使
來自香港的管理層卻不以為然,相信新的管理模式可令公司起死回生,結果引入港式管理概念半年後,已轉虧為盈,賺取第一桶金,其後業績逐年增長,員工收入比以前多一倍。該公司還積極部署市場推廣策略,第一步便是找來一隻造型可愛的卡通小蜜蜂作為公司的形象大使。
不知是巧合還是特意,該公司董事長李洧若的樣貌,竟與這隻形象小蜜蜂十分酷似。其下屬也打趣說,當初是根據他的外貌塑造這隻小蜜蜂,效果相當理想。

文盲農民看圖識辨品牌
李洧若說,以小蜜蜂作為公司的形象大使,其實是一班同事的集體創作,以小蜜蜂的「勤奮」表達公司的生產工作。構思交予內地的廣告公司負責製作,沒想到設計出來後,倒覺得跟自己有幾分相似。
他謂,一般人有錯覺以為賣肥料就不需要市場推廣,但其實以全國八億農民為對象的化肥市場,更需要有鮮明的企業形象,即使是文盲,也能夠靠一隻小蜜蜂,一眼就認出他們公司的產品。
不過,李洧若坦言,雖然玖源現時在全國共有二千一百個銷售點,但要在行內建立家傳戶曉的品牌,仍需一段時間。

內地化肥市場深不見底
目前,大陸每年生產二千七百多萬噸化肥,是世界第二大生產國,但使用量卻逾三千六百萬噸,不足之供應靠從外國入口,市場可謂深不見底。李洧若形容:「我可以這麼告訴你,這個市場根本沒有公司或企業可以佔優,因為即使一個百分點的市場佔有率,已不得了。我們這幾年的投資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中國的田比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