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吃零食 更易高血壓<br>觀戰世盃中風機會增五成

把酒吃零食 更易高血壓
觀戰世盃中風機會增五成

【本報訊】萬眾期待、首次在亞洲區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決賽周,明日正式開鑼。萬千球迷沉迷於節奏緊湊的賽事時,要留意原來一邊睇波、一邊喝啤酒與吃零食,可能有礙健康。有醫學研究發現,在緊張的足球賽事後,心臟病發與中風人數大幅增加五成;醫學界亦指出,球迷的高漲情緒伴以高脂零食,會導致多類性新陳代謝症候群,即出現大肚腩、膽固醇及血壓過高等症狀。 記者:梁洵瑜

法新社昨日報道,荷蘭烏得勒支大學醫學研究中心(UniversityMedicalCentreinUtrecht)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九六年六月二十二日歐洲國家盃賽半準決賽荷蘭對法國的賽事,在互射十二碼後,荷蘭以四比五敗北。荷蘭球迷在大受刺激下,當日的心臟病及中風死亡人數,較九五年及九七年同期多出十四人,升幅達五成。研究人員相信,除了賽事本身緊張刺激外,球迷觀看賽事時吸煙及過量進食,均為病發幫兇。

「贏波興奮輸波緊張」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教授胡錦生表示,本港並無類似研究,但心臟病及中風都與生理刺激有關,在觀看世界盃賽事時,球迷處於緊張、興奮狀態,「贏波就興奮、輸波又緊張又失落」,理論上的確會增加心臟病發危險。
他解釋,當一個人緊張時,血液的腎上腺素會上升,從而令血管內粥樣化斑塊撕裂,引致血栓塞,出現急性心臟病或中風。如加上吸煙,更會令粥樣化斑塊處於不穩定狀態,增加斑塊破裂機會,故球迷應避免在睇波期間吸煙。
胡錦生又謂,由於高脂食物容易導致血管硬化,如市民在為期數周的世界盃決賽周期間,大量進食高脂零食,如香腸、花生、薯片、朱古力及薄餅等,有機會導致多類性新陳代謝症候群(MultipleMetabolicSyndrome),即出現大肚腩、膽固醇及血壓過高等症狀,容易引致糖尿病,增加血管性疾病機會,而此症候群在本港及東南亞地區愈來愈普遍。

胸口翳悶應即求診
心臟專科醫生何鴻光則提醒市民,睇波時如發覺胸口翳悶、出冷汗、暈眩、作嘔及氣促時,應立即求診,因為這些都是心臟病發的先兆。
至於睇波時應選擇哪些零食,家庭專科醫生關嘉美建議以含抗氧化物質的綠茶代替啤酒,以含有維他命E和不飽和脂肪的杏仁代替花生;加拿大註冊營養師楊慧珍認為應避免進食單一如薯片等零食,防止過量,並可選擇低糖飲品、不經油炸的薯片、生果及不含糖份的爆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