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腎科學會調查發現,過去七年的腎病患者人數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七。患者趨增固然值得憂慮,但患病後也需長期接受治療,以防腎衰竭。原來不少患者除定期看西醫外,亦同時吃中藥雙管齊下,這與西藥無法根治腎病不無關係。但不少患者怕主診西醫反對中西藥並用,而隱瞞事實!有見及此,「腎友聯」將於本周日請來專科醫生,從中、西醫學角度講解腎病的診斷及治療。現先由西醫揭開序幕,分別由腎病早期、中晚期及末期三個不同階段,講解其睇法。
記者:吳佩璇 攝影:伍慶泉
ImageGirl:Rita
鳴謝:腎病科專科醫生陳楚文(八一三醫療中心)
糖尿病人急速上升及人類平均壽命延長,都是導致腎病患者人數趨增的主要原因。腎病科專科醫生陳楚文指:「除換腎外,西醫唔係有太多根治方法。而早期腎炎患者亦有三、四成機會於十年間退化至腎衰竭。呢啲都係病人尋求中醫治療嘅原因。」加上一般人都認為中藥以調和為主,副作用少,故看西醫的同時都愛服中藥。事實上,有些中藥如雷公藤,有抗排斥作用、對身體免疫力亦有幫助,臨床證實對腎病有療效。而陳醫生個人亦不反對病人同時服用中西藥:「中西藥係可互利互惠嘅。」但強調視乎個別病人反應而定,並鼓勵病人要向醫生坦白,以便主診醫生可緊密留意其對中藥的反應。而不同程度的腎病患者,又要注意以下不同的地方。
早期腎病多指腎炎患者,腎炎是由於腎小球發炎所致。成因與免疫系統出現毛病有關。在此階段的病人,腎的排洩功能尚屬正常(退化少於25%),治療以預防或延遲腎衰竭的出現為主。在此前提下,陳醫生認為同時進食中藥調理身體問題並不大,但要小心注意病人對藥物的反應,因腎小球很易受藥物影響,如因藥物處理不當,會引發過敏性腎間質腎炎,及加速腎功能的衰退!
一般來說,中期腎病者腎功能退化少於50%;晚期腎病患者的腎功能則只餘約20%-30%,其排泄功能已衰退。無論服食中或西藥,都牽涉排泄過程,這時期除要留意有否藥物敏感外,還要留意因藥物積聚、排泄不清所可能引致的毛病,如腸胃不適、肚瀉、頭暈、血壓上升等。另外,這期的病人要小心戒口,尤其是根類植物及曬乾等高鉀質食物,但偏偏不少中藥都屬這類型,若真想同時用中藥調理身體,陳醫生建議要找有相當經驗的中醫師,並加密檢驗次數。
末期病患者,腎功能已衰退少於10%,因此需靠洗腎來維持一定的腎功能。而洗腎後的腎功能約可回復到中晚期的狀態,要注意的地方與上述雷同。除洗腎外,末期腎病者的另一出路是換腎。成功換腎者,腎功能基本上回復正常,惟要長期吃抗排斥藥。而抗排斥藥的藥性很易受其他藥物所影響,若藥力被削減,則增加了換腎後出現排斥的機會;如藥力遭增大,則其本身會引致高血壓等副作用。在基本上康復的前提下,陳醫生並不建議己換腎者再倚賴中藥。
了解過西醫的角度後,想再進一步了解中醫的看法,不妨留意以下這個「中西醫對腎病兩面睇」講座。
日期: 6月2日(星期日)
時間: 3:00pm-5:00pm
地點: 九龍亞皆老街147號B醫管局大樓演講廳
內容: 中西醫學就腎病診斷及醫療方法、有問答環節及茶點小聚等
主講: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中醫師熊曼琪/腎臟專科陳楚文醫生
費用: 全免(大會安排免費旅遊車於金鐘海富中心、九龍塘火車站及美孚影都戲院門口接送參加者,但必須預先致電報名,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查詢: 23369794/27943010
——同時服用中、西藥的患者,要坦白對主診醫生講,讓其了解患者對藥物的反應。
——一定要找合資格的中醫師,因中藥處方相當倚重醫師的經驗。
——在病情出現變化,或服用新藥時,宜停服中藥,以免混淆診治。
——中西藥同時服用者,較單服西藥者需要較緊密的覆檢。
——食療對腎病患者相當重要,榴槤、香蕉等高鉀質的食物要盡量少食。另外要留意蛋白質的攝取,宜選高生化質量的蛋白質。若有水腫情況者,則要戒吃太鹹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