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高官問責制推行後,政府官員都可望「升官發財」。但為避免予人「自己加薪畀自己」的印象,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計劃,一旦獲任命為問責官員,他將會把每年增加的百四萬薪酬,全數捐予慈善團體。
梁錦松昨午在北京出席亞太經合論壇開幕儀式後,乘坐火車前往山東濟南,準備出席今日舉行的山東香港周開幕。他在火車上接受訪問時透露,由於他有份參與制訂高官問責制,為免令人覺得官員因問責制而加薪,是為自己度身訂做,他計劃一旦獲任命為問責官員後,會把所增加的人工全數捐出。至於捐給那個機構,他尚未考慮。
至於其他問責官員會否仿效,梁錦松細想後直言,在這制度下只有他和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因現在是以合約制聘用而會在問責制下得益(見表),而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在折算現有福利後,更有輕微減薪,其他現任局長的薪酬在折算福利後,與現在的薪酬相若。
梁錦松又形容問責制是「摸着石頭過河」,預計將有一段「磨合期」。對商界人士並不熱衷加入政府,他相信與商界不習慣面對太多不肯定因素有關,要商界人士加入也需要很大動力:「就好似食蟹,第一個食的勇氣好大。」
去年中才離開銀行界加入政府的梁錦松又認為,對商界人士來說,除非有人尚未賺夠錢,否則大部份人不加入政府的原因都並非為錢,反而最重要是當官後會私隱全無。
不過,官員日常更多被議員質詢,梁錦松表示曾有同事向他表示,在現行制度下,很難向議員作出辯駁,因為「你(官員)贏佢(議員)一次,下次你俾佢整蠱番,你又係要問佢攞票!」不過他相信在高官問責制後,高官只需要「服侍」一、兩屆特首,並非如公務員般一生一世,心態上平衡很多,對議員的責難不會再啞忍。
他又認為香港政府向外招聘人才,並不如外國般有「旋轉門」,即不能從商界到政府工作一段時間後,馬上又可以重投商界懷抱:「香港人覺得即刻出番嚟(商界)做嘢,好似大逆不道,香港要求公眾人物,任何一切凡人做嘅都唔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