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最重要是有目標,放諸於儲蓄,道理亦一樣。在經濟長期低迷,失業率屢創高峯的情況之下,大家都日漸重視「積穀防饑」;而在現今這個時勢,毋庸置疑,自然以「穩陣」低風險的儲蓄計劃,最受大眾追捧,若果可以兼具保障成份,相信會更具吸引力。
每個人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目標,如升學、結婚、置業等,這些目標一般所需金額較多,以及回報亦要較穩定;看準這個需求,不少銀行夥拍保險公司,推出兼具儲蓄及保障成份的「目標儲蓄」計劃。
這類「目標儲蓄」計劃,其實與一般壽險計劃相似,有一定期限的免責期(一般為30至90天),只是年期較短及具彈性(一般為5至20年)。至於每月的供款額,除了看供款人的目標金額外,亦因供款人的年齡而有所差別,愈年輕供款相對愈少。
期滿後,供款人除了保證可取回目標存款額以外,還有現金價值及非保證紅利(依保險公司業績定期發放)。據悉,恒生銀行提供的存款保障,過去三年皆派發不少於6厘年息的非保證紅利,算是不俗。
這個「二合一」的儲蓄保障計劃,存戶可以自行定立存款金額的目標,以及選擇銀行訂出的存款年期,息率則略高於一般定存。
而在存款年期之內,存戶可以獲得身故保障,保障額不少於目標存款金額,部份計劃更提供傷殘免供款的優惠;不過要留意免供條款的時間為期多久,有的只是維持兩年,亦有的會直至期滿為止。
有好處自然亦有壞處,這些儲蓄保障計劃,實質是以保單形式發出,每月的存款就等同保費,所以若然於短期內停供的話,存戶只可以取回極小部份金額,情況一如終止保單一樣,平均會損失頭兩年的供款。
在一般情況之下,供款人須連續供款6至8年,才可以取回與總供款額相若的款項,卻仍舊會損失期間的利息收入。
此外,這類存款計劃,年期雖較終身壽險為短,但比起市面的定期存款及零存整付,則相對較長,供款人要長時間定期供款,財政及心理壓力俱較重。
記者:丹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