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列名單金額 校內公告天下<br>名校籌款疑損學生感受

開列名單金額 校內公告天下
名校籌款疑損學生感受

【本報訊】港島區著名小學北角官立小學(上午校)較早時向學生進行籌款活動,及後將學生姓名及認捐金額「公告天下」,有家長指摘校方未有顧慮學生感受。有臨床心理學家指,由於捐款額多少不同學業成績,非學生所能控制,故此類情況會令他們承受不必要的負面情緒。 記者:連小玲

北角官立小學(上午校)早前參加了育苗計劃之「育苗利是顯愛心」活動,呼籲學生及家長捐款援助廣東省偏遠地區的中、小學,改善教學環境。該校校長何國鏇於本月十七日向全校學生發出通告,交代活動共籌得逾十九萬元,全校七成六學生參與認捐,又列出學生姓名及捐款金額,連沒有認捐的學生姓名也列出。
有學生家長向本報投訴,日前發現兒子表現「唔開心」,細問下知道校方在通告中列出學生姓名及捐款金額,令兒子感到不快。該家長不滿地說:「發出通告後同學難免會攞嚟比較,搞到個細路咁唔開心,我覺得校方冇照顧到小朋友嘅感受。」

教署向校方了解
北角官小(上午校)校長何國鏇表示,該校已是第九年舉辦該活動,以往也會列出捐款名單,除表示謝意外,亦有監察善款作用。一如通告內容所指,該校強調重視透過捐獻領略助人之喜悅,而非捐出善款多少。他續稱,過去從未收過家長類似投訴,願意接觸有關家長及學生以解釋,可惜對方不願透露身份。
教育署發言人稱,該署有發出涉及學校籌款活動的行政指引,規限捐款形式及不可強迫捐獻,該署會向校方了解事件。

讓學生抒發情緒
社會福利署臨床心理學家蘇漢基表示,小朋友看事物多是一面倒,且多透過比較來建立自我形象,例如上述個案,小朋友在比較捐款數目後感到「唔開心」,怕被同學取笑或排擠等,均屬正常反應。一般而言,小朋友應透過可控制的範圍(如學業成績)成長,但捐款多少卻不是他們所能控制,因此會承受不必要的「唔開心」。
他認為校方可透過其他方法,如以學生家長姓名或收據代替,避免小朋友產生不必要的不快,而家長遇到上述情況時,應先認同子女的「唔開心」,讓小朋友抒發情緒後,才教導他們認識社會不同受惠對象並非只透過學校作出捐款幫助,使他們學習多角度看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