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交易所(388)主席李業廣表明,吸取7隻納斯達克股份在港掛牌的失敗經驗,將來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進行股份兩地交易,會採用互相傳遞交易紀錄(passingthebook)模式,使在港買入的港股,可於香港收市後在倫敦沽售,實現跨時區交易。他指出,下一步會與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磋商,希望可達到接近24小時交易。
港交所前年中開始,與全球9家主要交易所商討建立24小時運作、連貫世界3大時區的環球市場,但一直未有進展。去年該所又提出延長交易時間的建議,為24小時交易鋪路,但業內反對增設夜市。李業廣承認,將來如果香港與倫敦交易所合作成功,延時交易便不再急切。
李業廣接受訪問時說,延長午膳交易並無爭議,但將收市時間由下午4時延至5時,則要解決銀行支票交收問題,希望可延遲中環區銀行的截票時間,令到在5時前經紀行交予銀行的支票可於翌日兌現,港交所正與銀行公會磋商。
英國冬季開市時間等於香港下午4時,而夏季開市時間則為香港下午3時。他形容,屆時香港市場恍如英國的開市前交易。
李業廣重申,希望香港成為亞洲區的國際股票投資中心,但要實現本地24小時交易,港交所須增聘大量人手輪班,然而收入未必足以彌補支出,不符合成本效益,現在採取接駁海外不同交易所交易系統的做法,利用不同時區的時差,提供一個接近24小時的交易系統,對各地交易所的成本增加有限,更可讓投資者買賣國際性藍籌股。
他說,構思中的港英兩地掛牌制度,是互相引入各自的大型股份,包括倫敦200隻藍籌股,但香港不會只選定恒指33隻成份股,會以市值及成交額為評選標準,例如港交所有意到倫敦掛牌,讓投資者買賣,則按該股上市地點的貨幣交易,須自行承擔滙率風險。
他說,兩地將磋商交易費問題,以免交易量傾斜向成本較低的一方。
另外,他透露,港英兩地的法律制度、上市規則、監管哲學及會計準則基本一致,因此將來計劃容許新公司,只需用同一招股書,便可在兩地同時上市,減輕公司上市成本。
對於市場人士認為,今次合作只有利於機構投資者及跨國大型經紀行,李業廣指出,英國中小型經紀行也會來港尋找夥伴,因此對本地小經紀行有好處。
李業廣指出,先與倫敦交易所合作,並不表示與紐約交易所的結盟磋商受挫,只因為港英兩地制度相似,磋商較容易。美國方面除了與香港會計準則不同外,去年發生911事件,也令磋商進度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