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智慧:零售債券日漸普及

投資智慧:零售債券日漸普及

最近有不少公司都發行債券,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債券不是給機構性投資者的,而是給予散戶,亦即俗稱的零售債券。
以往上市公司發行的債券,投資額比較大,雖然未至於要投資100萬美元,但起碼也要100萬港元。以往通常要委託外資經紀行才能買賣,但近年有不少本地資本或亞洲資本的證券行及部份銀行,都開始推銷零售債券。它們所應用的方法是這些中介機構在市場買入債券,然後把債券拆細,再賣給客戶。這使到從前一些負擔不起買100萬元的投資者,現在可以買入拆細之後的債券。
當然客戶散買債券,所付的價格與100萬元的正價債券會有少許差距,差價會略為大些,中介機構的收益就是這些差價以及買賣債券所收取的佣金。
近年息口十分低,就算是大額存款,所得利息也甚低,而同期股市亦低迷,所以一些以前不曾考慮投資債券的銀行存戶,也開始考慮投資債券。因為市場有需求,一些上市公司及官方機構也相繼推出零售債券去吸納資金。
早陣子就有按揭證券公司推出債券,近日有九倉(004)發行零售債券,認購面額更低至5萬元,債券年期都是以短期為主,例如2至5年,以迎合市場需要,債券息口更高達4至5厘,相對地吸引。這些機構都是一些還款能力很好的機構,較為適合一些只想冒小量風險的投資者。
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