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實業(001)打算分拆旗下的長江生命科技,消息一出,一些與生物科技有關的股票,都錄得可觀升幅。有些人預計,長科招股時,其反應可能比tom.com(8001)更勁。
對生命科技有認識的投資者相信不會太多,這種情況與早前的科技股熱潮大同小異。如果一個行業太過普通,大家都熟悉其業務,那麼這類行業的股份,便會令投資者失去幻想空間。
股票的投資價值在於公司盈利,這盈利並不是歷史盈利,而是將來的盈利。正如財務學理論所述,公司的現在股價應該等於公司未來所派的股息現值。而公司能夠派息,是因為公司有盈利,如果盈利愈大,派息便能夠較高,股價就會有所支持。
問題是公司將來的盈利現在未能知道,但股票的合理價是多少,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因此投資者會千方百計去預測公司將來的盈利,從而估算股票現在的合理價值。如果投資者估計公司將來的盈利前景向好,計算出來股價合理價值便愈高,投資者便會願意多付金錢去購買股份。
如果一間從事服裝零售的公司上市,相信其PE不會高到哪裏去,因為大部份人對公司的前景心中有數,就算公司如何超卓,盈利增長速度總會有個限度,因此如果公司PE太高,投資者便會覺得太貴,不會購買。
但假若有一個新行業,大家都不熟悉,那麼股票的PE便沒有客觀準則,因此這種股票很容易被炒高。例如70年代的香港,經濟剛剛起飛,電視機是屬於昂貴的新興物品,當時有一間公司叫做「香港天線」,主要業務是生產魚骨天線,用來接收電線訊號的,投資者覺得這公司是屬於高科技而且有潛力賺大錢,結果股價升天。但熱潮過後,公司已經不再存在,早期投資這間公司股票的人,大多損手爛腳。
2000年網股的出現,情況亦是一樣,因為互聯網能接通世界,因此投資者對這類股份未來盈利有憧憬,而公司的PE亦升上天高。正因為了解這類公司的投資者很少,所以大家都是炒賣公司的前景,但一段時間後,當人們開始了解公司業務的性質,股價便大幅回落。
2000年之時,有不少分析員都認為生命科技是繼網股、電訊股之後,另一類當炒的股份。這個期待要等兩年之後才出現。至於生命科技股會否成為一個泡沫,抑或是未來股市的火車頭,便要拭目以待。 刑利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