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日期:24.05.2002
記錄日期:21.05.2002
地點: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交通:由觀塘碼頭乘74A前往
天氣:陰天 氣溫:27-30℃
發現:團結就是力量
這天我到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參觀,正當護理員哥哥向我介紹野外研習園內的桑寄生時,我的注意力卻被葉上一粒粒黃色的小東西所吸引。它們的大小只有0.5毫米,很整齊地排列在葉面上。以我青BB的自然觀察經驗判斷,這些東西應該是蝴蝶的卵。
護理員哥哥對我說:「你真的進步了不少,的確是蝴蝶卵,而且正是《生態日記》第一集的主角──報喜斑粉蝶的卵。」我想了想,桑寄生不正是報喜斑粉蝶幼蟲的食物嗎?真想看看報喜斑粉蝶的其他階段是甚麼模樣呢!
他說:「不用急,報喜斑粉蝶是常見的蝴蝶,說不定會在研習園內同時觀察到牠們一生的四個階段。」說時遲,那時快,眼前出現一棵沒有幾塊葉片的桑寄生,枝條上聚集着幾十條紅褐色的幼蟲,每節之間有黃線,身上還長着稀疏的長毛。他還告訴我,所有斑粉蝶的幼蟲都有群居習性,令敵人難以集中捕食。同一批蟲卵通常會同時孵化,幼蟲亦會同時長大,由於牠們的食量驚人,常把茂密的桑寄生吃到只剩丫枝。
當幼蟲成長後,會成群在食物附近的枝葉上結蛹,黑褐色的蛹遇到騷擾時還會左右擺動呢!結蛹後約兩個星期,成蟲便會從蛹裏羽化出來。當牠們的翅膀伸展後,一隻一隻報喜斑粉蝶掛在樹上待翅膀變硬,真是漂亮!
《生態日記》是漁農自然護理署最新推出記載本港自然生態面貌的資源庫,漁護署利用護理員的生態日誌,經整理後,透過日記的形式將各類動物、植物、昆蟲、雀鳥的生活形態介紹給大家。《蘋果日報》與漁護署合作,逢星期日刊出一則《生態日記》,冀求在緊張的生活中,給讀者一個休閑的淨土。
機構網址:
資料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