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預算案中提出增加紅酒稅的建議,卻觸發業界與政府就紅酒稅是否偏高的爭拗,更各自提供數據,上演一幕「羅生門」風波。不過兩個調查竟不約而同顯示,某些品種的紅酒,特別是一百元以上的中、高價紅酒,香港的售價竟然較其他大城市如倫敦、東京高出一成至一倍。
政府在上次《2002年收入條例草案》會議上,向立法會提供一份有關香港的紅酒出廠價、零售價和酒稅資料,指出廠價和售價有極大差距,矛頭直指香港紅酒零售商「食水深」。
庫務局昨日再向委員會提交新調查資料,就香港、倫敦、紐約、悉尼和新加坡五個城市的超市葡萄酒類當中的紅酒售價比較。結果發現售價一百元以上的紅酒,以香港的售價最貴,是其他城市同類紅酒價格的一點一至二點一倍,但一百元以下的紅酒,香港的價格則最便宜,與其他城市差距達一成至四成(見附表)。而葡萄酒業聯盟也向委員提交他們的自己進行的調查結果,發現香港一些暢銷牌子紅酒的售價,竟是倫敦的一點七至二點二倍。
雖然政府的調查同時也包括西餐廳和酒店的紅酒售價比較,但資料零碎不全,難以比較。庫務局副局長郭立誠亦承認,是次調查於倉卒之間進行,酒店和餐廳成本相差較大,不易做出科學化調查。
庫務局副局長郭立誠指出,是次酒稅加幅溫和,不會令市民減少飲用紅酒。此外,他亦反對將香港的酒稅和鄰近地區及歐美國家直接比較,因為稅制截然不同,而香港一向奉行簡單低稅制。
自由黨的周梁淑儀反駁,既然是低稅制,為何紅酒稅卻要例外?向來好酒的獨立議員黃宏發則表示,九六至九八年紅酒稅率下降,反而飲用人士和稅收都有所增加,證明政府提高稅率,反而會令人減少飲用或轉飲平價酒。
另外,自由黨張宇人又稱,會就條例草案中酒和煙分開投票,他只會支持後者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