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當然重要,知己朋友很寶貴,而且「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我們上學、工作、遊玩,都會結識朋友。就算不相熟,也可說是「普通朋友」。甚至互不相識,偶然共同參加旅行團,相處了幾天便可能再不碰面,亦是「團友」,可算有緣。
一般叫朋友,其實無所謂,只是不宜亂認「老朋友」、「好朋友」罷了。尤其是現代世界,人們注重個人私隱、個人空間,又要提防利益衝突,就連親戚、家人也避免互相「干預」,否則夫婦決裂、父母子女隨時打官司。因此真正好朋友也似乎不宜過度癡纏,以為你的就是他的,他的就是你的,或以為你有困難老朋友必須幫忙,便會無朋友可做。
當然,世界變得太個人主義,親人間要劃清範圍,不能過界,叫聲「老朋友」則要當面澄清,有點不近人情。不過傳統中國人太講人情和義氣,拖泥帶水,甚至徇私枉法,弄出太多「關係學」,無疑也應糾正一下。
以前中國人除了愛認朋友,亦被稱為慣於認親認戚,毫不相識便叫阿哥阿妹、阿叔阿伯、阿姑阿嬸。本來表示親切和尊敬,在香港卻早已不合時宜,現在一叫叔、伯、姑、嬸,更屬惡意侮辱。唯一例外似乎是「阿姐」,暫時對八歲至八十歲女性仍可適用,但也不保證她們愛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