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走勢昨日進一步轉弱,買認沽期權是可以有不俗收穫,當然沽期指會更直接,但筆者有太早看淡的經驗,因此以認沽期權作工具較為穩陣。
其實前日已有證據,只不過敗軍之將始終難免會傾向保守。目前的跌勢似乎可反覆持續至11300,短線仍未需要急於平掉淡倉。
標準普爾調低評級,難免引起一番爭論,最有力的反駁證據,自然是新盤暢旺的銷情,地產商不錯難再享超高的邊際利潤,但薄利多銷則仍算不差,可是目前一手市場的興旺,是存在了不少隱憂。
現時一二百萬的上車盤,是一手市場的主打,銷售的對象,則是首次置業的情侶或夫婦,這個所謂30世代的現象,已引起不少關注。這班利用首次置業貸款上車的人士,甚有可能是沒有太大資金管理的理念,入市意欲才如此濃厚。
以筆者一位朋友為例,借得首置貸款60萬,加上銀行按揭7成,購買了一伙200萬的樓房,由於發展商有現金回贈,變成了不費分毫,簽字買樓便有十幾萬落袋,眼前的負擔,只不過是每個月不足9000元的供款。表面十分着數,買樓反而套現,對不會考慮長線財務負擔的年輕人,絕對是一個很大的誘因。
筆者不知興旺的一手市場中,這類質素不足的買家比例實際佔多少,但這種真實個案的存在,令人很擔心經濟的根基。一個這樣的買家,背負了近200萬的債務,維持有工作可以如期還款,就算樓價下跌也不是問題。但一旦收入下降甚至消失,這種置業人士如何應付財政需求?樓市表面早已大跌,但卻依然隱藏了危機,因此如何令香港復甦失業率不惡化,會是一個極重要的課題。至於加強一般人置業的風險意識,明顯是被人忽視的地方。
電郵: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