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是世界盃歷史上十分重要的年代。一九八二年,決賽周隊數由十六隊激增至二十四隊,這年代,即時在電視機前欣賞世界盃,不再是奇珍異事。從此,捱更抵夜看足球開始逐步發展成為球迷生活中的一種新形態。八六年,科技進一步將世界縮小,做到天涯若毗鄰,那一年,世界盃進入全程直播的新世代,香港球迷正式躋身有眼福球迷的行列。
八八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兩間電視台就奧運轉播權問題,鬧上英倫樞密院,結果法院確立雙方口頭協議有效,自此一級國際體壇盛事,兩台都要分享播映權,包括九○年世界盃。
商用人造衞星的普及,令世界盃轉播的競爭不再在於時間,事關你直播時我亦直播。九○年,電視界的一哥台繼續高舉專業招牌,評論員、教練加上球證;而二哥台卻奇兵出擊,一反其道,由黃霑領軍,以「執波仔」姿態掛帥,再以明星足球隊配合講波佬兩路進攻,來勢已經不弱。再加上比賽期間不賣廣告的殺着,一下子收視形勢逆轉,而「世界盃娛樂化」自此成為九十年代世界盃節目的主流。
今時今日在香港看足球直播,上下半場不設廣告時間,經已成為標準。但要知道,幸福並非必然,在歐洲很多足球強國,比賽中途賣廣告依然是司空見慣。至於由九十年代過渡到新世紀,中間又怎樣蛻變,留待後天再說。
有線體育台評述員李德能
電郵:
逢星期二、四、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