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葡國菜,或者只會令你想起葡國雞、咖喱炒蟹甚至葡撻,但這些都只是近年流入香港的後起之秀,要數葡菜鼻祖,就要時光倒流到16世紀之時,當時葡萄牙最強盛,殖民地遍布各國,葡國傳入後再經過數百年的融匯和改良,演變成不同派系的葡國菜,如非洲系、亞洲系、歐洲系、南美系甚至是最為本地人熟悉的澳葡系等,各派系都有着不同風味和特色。今次介紹這間餐廳便集齊了以上多國派系葡國菜,而且只要畀一個價錢,就可以試勻,何樂而不為。
記者:黃婉冰 攝影:黃子偉
除了馬介休,自助餐還有比目魚,食法亦比較健康清淡。新鮮比目魚由大廚親自起骨拆肉以保新鮮,蘸粉炸成魚塊後,配以用大量蔬菜、番茄加少許黃汁熬出來的濃郁汁料煮成,老闆堅持不用味精,只用橄欖油,一切以健康為主。
試味報告:比目魚肉質不算太滑,但亦屬於中等,炸過後更香口惹味,就算配以清淡為主的蔬菜汁,都未見太過於寡,菜汁始終以番茄味較突出,酸味中帶有清香菜味,相信女士們會較喜歡。
燒烤在葡菜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項目,同時亦帶有南美風味。嚴選體形適中的乳豬,平均每隻9-12斤,用上接近20種葡式香料、香草醃上一整晚,再將整隻放入爐內烤四個小時,有別於一般中式燒法,所以做出來的效果亦截然不同。
老闆試味:乳豬最大的特點是乳豬皮烤得鬆化可口,脂肪部份亦經過長時間燒烤,已變得不肥膩,入口即化,不會有食肥膏的口感,同時有多種香料味交集,食起來更惹味芳香。
受法國菜影響,這款屬於歐系的蒜茸焗大蝦,做法亦帶有法菜的風味。選用多膏甘香越南大頭蝦,先調味將其焗至半熟,再以鮮番茄熬汁,另加入多種配料如蒜茸、乾葱、洋葱粒和葡國人所用的黃汁調校成濃稠的汁底,淋在焗至半生熟的大蝦上再燒,先焗後燒以保存材料汁水,是法式傳統的烹調方法。
試味報告:大頭蝦真正可以由頭食到落尾,蝦頭橙色的蝦膏多且甘香,有濃濃蝦膏香,蝦身掛滿香蒜汁,有很香蒜味和鮮茄的酸香,蝦肉厚身爽脆,散叫價$40一隻,食兩隻都已值回票價。
早前法國血鴨在各大娛樂版頻頻曝光,知名度一時無兩,相反較平民化的葡國血鴨就低調得多。烹調方法基本上與法式一樣,只是法式血鴨矜貴在起出某部份的肉來烹調,而葡式的會將有肉的部分連肉帶骨切件,用菜、調味品和酒醃過夜,鴨身其餘部份如頭、尾等就會加入鴨血榨汁加入酒和熬過的菜汁煮成血鴨汁,用來燜鴨件。
試味報告:傳統的葡國菜都以汁多見稱,地道葡國人喜歡用來撈飯,濃香的鴨汁亦不例外,汁味較鹹,帶有少少香料味,色澤雖濃,但入口細膩,鴨件燜得極入味,一咬鴨肉已離骨,可見大廚確花了不少時間燜製。
地道葡菜米雪炒蟹,話說是由當地一位叫米雪的美食家,糅合中葡兩地的調味料與做法自創而成。汁料既有中式調味如腐乳、酒,再加入三種不同的葡式香料混合,靈感來自中式的豉椒炒蟹,但味道卻以香濃豐富見稱。由本土人創製,這味當然就是澳葡系葡菜。
試味報告:肉蟹勝在肉質軟硬適中,不會腍得來有霉的感覺,蟹肉鮮甜,腐乳汁鹹香,腐乳味較重,用來撈飯食最好。
這件毫不起眼、沒有花巧賣相的木糠布甸,確很難令人相信這就是以前只屬於貴族享用的甜品木糠布甸。一件有二十多種配料,以芝士餅做底,加入果仁,朱古力、芝士、脫脂奶、餅乾、麵包糠、鮮忌廉、谷咕粉及其他材料炮製而成的糕點,由於餅面鋪滿麵包糠和谷咕粉,驟眼看似黏滿木糠,所以便叫作木糠布甸。
試味報告:食木糠布甸就如尋寶一樣,每咬一啖,分布在不同位置的配料都有不同的感和味道,每次都令人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店名:新小飛象葡式燒烤餐廳
電話:27821325
地址:尖沙嘴山林道1號1樓
座位:200個
營業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3時;晚上6時至午夜12時。
付款方法:現金及信用卡(Visa,Master)
供應時間:晚上6時至午夜12時
價錢:成人每位$168,10歲以下小童每位$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