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講股:負面評級不會影響地產業

陸叔講股:負面評級不會影響地產業

前日港股急跌221點後,昨日稍作企穩。由於早前藍籌股已累積了一定升幅,現時借標準普爾消息進行整固也屬正常。下周四為期指結算,現時未平倉合約超過5萬張,預計在結算日前大市將出現一番爭持,若沒有甚麼特別「消息」,大市要到期指結算後才再現生機。
昨日跟大家略談標準普爾對地產股的評級,普遍市場人士都認為「後知後覺」。姑勿論評級如何,始終已成定案,但我們要了解的是評級背後的含意。相信大家都知道,標準普爾評級並不是直接降低對地產業的前景,而是在於估計物業市場的變化對地產發展商財政實力的影響,所以是次評級,極其量是影響日後發債或融資的能力,對公司基本因素沒有改變。
標準普爾之所以調低一眾地產股評級,主因是擔心公司的毛利率受壓,因而影響還債能力。但事實上,事件與評估似乎有所出入,我們不妨從兩方面去分析:
第一,標準普爾所擔心的是物業供應量增加而影響樓價,從而影響地產發展商的毛利,但事實上,各地產商近年毛利率有上升之勢。以新鴻基地產(016)為例,今年首季邊際利潤為17%,預計年中可以上升至24%。

負債情況不算嚴重
要知道計算溢利是收入減去成本,假設預計樓價平穩發展,發展商的收入也會相對平穩,但由於近年地價回落,因而令發展商的土地儲備成本相應下調,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地產商的邊際溢利逐步改善已是預計之內。除非樓價再下跌,否則毛利率下跌之說難以成立。可能有人會認為,即使樓價企穩,但物業需求下降會直接影響地產商的收入,若果事實如此,這情況會反映在樓價上,觀乎近日樓價企穩,相信市場有某程度上的需求。
第二,從負債情況而言,被調低評級的公司情況並未如想像中那般差,以98年金融風暴後計算,地產股平均的負債比率達20%至30%(當然一些高負債的地產商如信和(083)不計算在內),目前地產股平均的負債比率都在20%之下,以新地為例,目前負債比率只得15%,比97年的19%還要低,所以若擔心地產股的負債情況,似乎有點過敏。從另一個角度分析,若果長實(001)、新地等公司償債能力有問題,相信很多公司都面對更大問題。長遠而言,本地地產市場發展仍離不開政府日後的房屋政策,所以投資者可以對是次評級當個別事件論。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