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債務及貨幣危機,令到整個金融體系瀕臨崩潰邊緣,不少銀行技術上已可謂破產。
阿根廷政府於1月宣布披索與美元脫鈎之後,披索兌美元由平兌急速滑落至1美元兌3.5披索。政府更硬性強制銀行持有美元資產,必須以平兌換算,換言之變相變成持有披索資產。
此外美元存款則須以1美元兌1.4披索兌換,此舉令銀行在資產負債表上平白損失約85億美元(約663億港元),銀行除了怨聲載道,撇帳之外,其實可做的不多,不少外資銀行之總行已拒絕注資,部份更揚言會撤離。
上月便有加拿大資金的ScotiaBank宣布關閉在卡美斯(Quilmes)之分行,本周一更有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editAgricole)在政府的壓力下,被迫將屬下3間地區性銀行BancoBisel、BancoSuquia和BancodeEntreRios交予阿根廷國營銀行BancodelaNacion暫時接管(形同雙手奉送)。理由是上述3間小型銀行的主要業務是給予當地農民和出口商提供信貸,政府不欲法農信關閉這些銀行而導致當地出現社會不安情況,更不願意向法農信提出收購,眼見自3月份法農信有意將上述3間銀行出售至今無人問津,惟有出此「上策」──收歸國有。
阿根廷政府早前向所有被凍結存款之存戶們建議,將存款換取政府10年債券,除令存戶嘩然外,更惹來政客(可能不少是存戶)們極力反對。
自從1,400億美元債券到期政府沒法償還之後,國債二手市場交易幾乎已停頓下來,誰還會冒險換取形同垃圾的紙張?
看來阿根廷金融危機只是剛剛開始,銀行撇帳、關閉、撤離之聲將不絕於耳,前景堪虞!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