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上市的余仁生國際,上周五於旺角及青衣一口氣連開兩家分店,自言每隔4至6星期會來港一趟的行政總裁余義明,理所當然是新店開張的主禮人。「余仁生」這個百年老字號,第三代「經」字輩掌業時生意幾乎流落他人手中,余義明於93年中開始,聯同家族第四代「義」字輩傳人──余義生、余義澡、余義方等兄弟,展開歷時4年的回購,終奪回控制權。
整個余仁生的回歸與中興工作,至今已踏入第10個年頭,被問到感想時,余義明面露複雜表情說:「這又不是公司的里程碑……我只可以講,超額完成了定下的財務預算,當初希望將『余仁生』擴展到其他國家的目標也做到了。」目前,余仁生在東南亞及香港共有82家店舖,其中香港佔20家,年內計劃多開1至2家。
每家百年老字號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余仁生自不例外。話說佛山余廣培於1870年代中期到馬來西亞闖天下,眼見彼邦華人礦工為消除疲勞,竟服食鴉片煙提神;他於1879年在務邊開設首間藥材舖,為礦工提供草藥治療,店名余仁生。「余」除為姓外,亦解我;喻意我關愛世人、仁澤眾生。
余家第二代掌舵人余東旋接手後,不但擴展版圖,業務也拓闊至錫礦、橡膠甚至銀行。1910年,他將余仁生總部遷到新加坡;同年登陸香港。余家第三代「經」字輩接棒後,先於1973年在新加坡上市,1992年再分拆香港上市。但余氏家族糾紛不絕,公司發展不前,1996年余義明透過余仁生國際將余仁生(香港)私有化,星馬港三地業務重新統一規劃管理。
余仁生以中藥選料上乘馳名,但售價較貴,一直予人「有錢人藥材舖」的印象。乘着全球興起自然療法及草本藥物,余義明實行年輕化及平民化改革,除加強宣傳教育,還改變銷售方式,將店面改為開放式,且「梗有一間喺左近」,產品也盡量易食方便;並與中大合作為白鳳丸進行藥理研究。
雖然余家發迹於東南亞,總部在新加坡,但余仁生卻於去年成為香港十大名牌之一。被問到余仁生重返香港股市進展,余義明只說正在考慮,不便披露。記者:龍婉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