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連學者也要講市場價值,學術研究也要講賣點。獲得優秀科研者獎的香港城市大學物理及材料科學系講座教授李述湯說:「Youmustknowhowtosell(你一定要懂得如何推銷),做研究都要講有冇用。我好佩服有啲人只集中解決某啲問題,解決咗有冇用都冇所謂!」所以他選擇了鑽研當今科學界炙手可熱的納米(nanometer)技術。
李述湯花了五年時間,成功研製了一種納米有機發光顯示器,利用納米材料造成一塊可以通電發光的薄膜。李教授目前正與內地一家大型電子企業斟生意,順利的話,將會合作生產使用納米顯示屏的手提電話,耗資二至三億元,需時兩年。
五十五歲的李述湯生於湖南,五歲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難來香港,在元朗屏山達德小學讀書。母親在他八歲時便過身,李述湯一度荒廢學業。有一次,他還索性逃學了,老師知道後沒有放棄他,反而鼓勵他,說他資質好,不應浪費光陰。「湯仔」小小心靈深被感動,立志要好好讀書。
「引發我對科學嘅興趣係小學時一次校際比賽,我要用乒乓波板帶住個乒乓波走到一個指定位置,然後鬥快計一條數,再返轉頭走到終點。」年紀小小的李述湯很興奮老師當時挑選了他代表學校參賽,還贏了比賽,自此便愛上了理科。
在美國私人公司從事過十八年技術開發工作的李述湯說,商場經驗對他的科研取向有些影響:「我選擇研究項目嘅條件係,一定要對香港有用,一定要有人肯做。」他又強調學者必須懂得表達:「你份報告發表得唔好,研究嘅成果就冇咗一半。」
納米相當於十億萬分之一米,渺滄海之一粟。研究納米,最容易令人氣餒,就是製成品很容易消失於無形。「我成日唔見嘢,因為納米材料太細,成日做做下唔見咗,打個乞嗤就唔見晒,大聲講句嘢都會吹走。」
最近裘槎基金會向李述湯頒發了優秀科研者獎,表揚他對香港科學的貢獻,並撥款給城大另聘一位學者暫代李述湯教職一年,以便他專心治學。說起學術資助,李述湯突然發起牢騷來:「香港唔知點解,好多有錢佬鍾意捐錢起樓,捐少少錢,就成座樓都用你個名。點解唔實際啲,將捐款畀大學做研究?」
記者: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