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規劃署昨公布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有約近五十萬港人,經常北上達每周至少一次,較九九年增加百分之三十四點七,其中每日跨境上班的人士增加了一至兩倍,經常北上消閒的人士增加了七成,達十五萬人,估計這批人每年在內地的消費超過三十億元。 記者:麥志榮
規劃署署長馮志強表示,二十四小時通關是很多人的提議,相信長遠來說會落實,只屬時間問題,目前落馬洲貨運已二十四小時通關。
規劃署在去年十一月十六日至二十九日兩周內,進行「二○○一年度跨界旅運統計調查」,結果顯示,來往香港與內地的跨境旅客佔七成是男性,而半數旅客的年齡介乎三十至四十四歲,六成人的目的地是深圳,其次是東莞,佔一成三,廣州佔百分之八。
跨界旅客最常乘坐火車,佔總旅客人次中百分之七十五,其次為跨界渡輪及旅遊車,分別佔百分之六點三及百分之六。調查發現穿梭巴士較以往受旅客歡迎,百分比由一九九九年調查時佔旅客人次百分之三點四增加至二○○一年調查時的百分之四點九。而在跨界的四十三萬八千一百車輛架次中,接近百分之八十為貨車;與一九九九年調查結果比較,跨界駕車的私家車百分比由百分之十一顯著增加至百分之十六點五。
調查又發現,經常往返香港及內地,每周至少一次的跨界旅客有所增加,達四十九萬六千三百人,其中大部份,四成多屬公幹,達二十二萬人;而居於內地每天需返港上班的人也有一萬二千人,比九九年增加了一倍,他們近六成居於羅湖、兩成在福田區、一成在龍華區;至於居於本港而每天往內地上班的亦有七千二百人,比九九年上升了三倍多。
經常往內地消閒的人有十五萬人,七成多每星期北上一次,兩成多每星期二至三次,七成是男性,一成二是家庭主婦,以統計處的資料,港人每次到深圳的消費為四百二十元計算,這批人的消費每年達三十三億元。
調查報告亦指出,香港居民移居內地已成趨勢,當局要研究對本港長遠房屋需求的影響,移居內地港人對本港教育及醫療設施的依靠程度,以及其對北區教育及醫療設施的構成的影響。
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指出,港人北上消費的熱潮已穩定及逐漸淡化,反而在本港「搵錢」,但內地生活將會增加。
置業國際主席蔡涯棉表示,港人今年在內地置業預計會達二萬個單位,涉及金額達一百多億元,其中投資及北上工作需要的置業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