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郵保安生意龐大

電郵保安生意龐大

【本報訊】網絡通訊普及,造福社會,同時也為個人和企業帶來危機。內容管理保安企業Clearswift市務總監PaulRutherford說:「美國有研究指出,該國去年電腦造成的損失達4.7億至5億美元(約38億港元),這還未計算生產力的損失,其中電腦病毒所佔原來不足一成。」這些危機覆蓋之廣,遠超過電腦病毒。

Rutherford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解釋,電腦造成損失的種類多籮籮,其中最廣為人知要數病毒。不過,誤用電子郵件和互聯網所產生的問題,所造成的傷害更大。具體來說,職員可能在網上下載盜版或其他不合法軟件到公司電腦內,違反法律。

IBM每天25萬電郵
更糟的是,職員可以透過公司電腦,向外發放有損公司聲譽或秘密資料的電子郵件。這些行為,不但會影響公司聲譽,更可能使公司董事面對法律責任,因此必須加以保護。
Clearswift亞太區高級業務發展經理JoelCamissar說:「台灣有一家具規模的半導體生產商,就是沒有管理自己的電郵系統,令存心不良的職員有機可乘,把該公司大量投資研製成的晶片設計,寄給日本競爭對手,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此外,還有些靠出售研究報告作為重要收入來源的證券行,因為有營業員免費向外發放報告,令公司蒙受損失。」Rutherford補充說:「以IBM為例,每天有25萬個電郵往來,這個危機又豈會小!」
他指出,這些從前未被注視到的問題,今天已為許多企業所認識。這為內容管理保安系統製造了龐大需求。IDC估計,到2005年,全球安全內容管理軟件會維持20.5%的複式增長;電郵過濾市場的增長更會達到46%。
他說,亞洲大部份地區,對有關危機開始有認識,而受害的經驗增多,因此相信會為行業帶來高增長。

過濾市場年增46%
對於許多區內人士憂慮公司安裝系統後,會侵犯員工私隱。他回應說:「這是誤解。」首先,系統的運作,主要是以電郵內容種類或使用記憶體容量作鑑別,倘若超過指定標準,系統才會阻截。
處理方法,可以是把電郵自動送回予發件者,並加上適當的解釋字眼,或者將之送往指定部門或個人查閱,如無大問題,再行送出。
他建議,僱主應向員工清楚發出系統運作的指引,以保持雙方良好關係。他說:「事實上,許多僱員都喜歡這套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