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宣布,委任國際基因研究權威學者徐立之教授出任校長,成為了很多報章的重要新聞。難怪,香港人一窮二白,難得有世界知名人士看得起香港,遠道而來,願意在此開天闢地!
港大新校長論國際知名度,不比朱經武遜色。港大失了鄭耀宗,得了徐立之,姑勿論徐教授比鄭耀宗能否當更好的校長,現實上新校長國際名聲已經贏了很多很多,將來港大要找研究經費,肯定大有優勢。
不過,筆者知道,港大山頭林立,一個學者型校長,根本擺不平,且看新校長如何改革港大。
徐立之能否治理整頓港大是後話,但他甫上任所發表的言論,頗予人好感。筆者讀報得悉,徐立之和朱經武兩位來港不久的國際級學者皆說,本港大學存有門戶之見,要搞科研先須凝聚人才,集眾人之力發展香港的科研,而應放下個別院校的門戶。兩校長並稱,會在兩大的研究範疇上合作。
要眾大學放下門戶之見,同心為香港科研發展,談何容易,難得兩位校長有這種野心,姑勿論能否成功,也叫我們市民深慶得人。其實,科研教授不願與其他人士合作,不單只是學者性格獨立,不願遷就其他人使然;更重要的是,有部份科研的商業價值實在太高,例如申請某某新藥物和基因的專利成功,學者未來能分到的專利費可能大得驚人,多個香爐多隻鬼,學者們又何必自尋煩惱!
更何況,香港科研搞不上,經費少是個問題,少人願意投身也是個問題,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大部份學者出論文比做科研更賣力,出論文的最大目標也是為了應付校方。在這遊戲規則下,只有為出論文努力的所謂學者,談不上學術氣氛。
徐校長和朱校長,你們希望改革香港大學體系的野心,是值得敬重和專敬的,因為其難度絕不亞於閣下勤力多年換來的學術成就。
可能最終,兩位會發現根本力不從心,大學多年的陋習,根本不是短期內可以改變,即使無功而還,歷史最終也不會認為是兩位的過失。因為,要搞這種規模的改革,要的不是學富五車的學者,而是要一個政治家。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