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警方識話人 也要識話自己<br>警廉衝突反映特首欠強勢

學者:警方識話人 也要識話自己
警廉衝突反映特首欠強勢

【本報訊】廉政公署拘捕高級警司冼錦華事件,引發警廉之間近年罕見的衝突,有學者指今次事件相信是因為事件涉警隊高層,以及警隊近期受到多項負面新聞影響所致,但質疑警方過往在處理部份案件時,也曾以類似的方式高調處理。也有專門研究犯罪學的學者質疑廉署手法值得商榷,事件必定加深警隊與廉署的摩擦。 記者:盧文烈

本報昨晚透過音頻互動電話進行一項民意調查,發現近六成市民支持廉署(見圖)。另外,嶺南大學政治及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指出,警方與廉署素來都有「牙齒印」,但今次警方高姿態發出聲明回應廉署的拘捕行動相信屬首次,相信與涉案人士屬警隊高層,以及警方近期受到多項負面新聞影響有關。
關於警廉衝突會否為社會問題埋下炸彈,李彭廣認為,目前情況一定有負面影響,尤其是回歸五周年來臨,江澤民即將訪港,情況會說明董建華不能做到強勢統治。
「近期警方有咁多負面嘢,例如警員自殺、負債問題同搶槍事件等,再加埋今次有咁高層嘅警務人員涉嫌貪污,令警方喺過往十幾年辛辛苦苦建立嘅形象受到好大損害,所以警方一定要盡快作出彌補及澄清,以挽回市民嘅信心。」
李彭廣表示,警方過往處理楊受成等案件時,亦曾高調處理調查案件的消息,「就算拉長毛梁國雄都做好高調啦!」因此今次警方批評廉署明顯是「雙重標準」,「如果警方要叫廉署檢討,自己亦應該進行檢討,識話人之餘,亦要識話自己。」
他指出,甚麼時間公布涉案人的資料一直受爭議,他個人認為執法部門最低限度要在案件進入司法程序時,才可向外宣布涉案人的名稱及背景,否則對有關人士並不公平,故今次事件正好給予執法部門檢討的機會。

或有損警方聲譽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則對警方今次「咁緊張」反駁廉署表示費解,相信主要原因是涉案者的職位有關。他認為:「正正因為涉案人士咁高級,警方先要克制,如果唔係,好容易俾人話自己人幫自己人,第二時有關人士若果真係入罪,對警方聲譽會有更大打擊。」
鍾劍華又謂,過往警方在處理部份案件時,也曾採取高姿態手段,目的好可能是「殺雞警猴」,與廉署日前的拘捕策略的未必完全相同。「所以廉署一定要好好解釋今次嘅拘捕行動。」
專門研究犯罪學的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黃錦就則支持警方今次行動,因為廉署高調發放調查案件的消息的做法有商榷之處。他指出,其實美國聯邦調查局過去也曾使用過類似的手法,以「殺一儆百」方式阻嚇其他人士,但這會有損被調查的人員及部門的聲譽。他指事件必定會加深警隊與廉署之間的摩擦,相信不會重演七七年警廉衝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