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率續攀升 外勞政策收緊<br>輸入安老護理員港府叫停

失業率續攀升 外勞政策收緊
輸入安老護理員港府叫停

【本報訊】面對本港失業率毫無回落迹象,港府計劃收緊「補充輸入勞工計劃」的輸入外勞規定,將安老院護理員列入禁止輸入的工種類別之一,這是自「補充輸入勞工計劃」實施六年以來,港府首次提出收緊建議。港府消息人士解釋,本港很多失業人士都有意從事安老院護理員,反映這個工種未必有輸入外勞的需要。 記者:譚暉、盧文烈

勞工處數據顯示,去年向勞工處登記的求職人士當中,表示希望找護理員職位的求職者,共有一千六百四十人;而現時輸入安老院護理員的工資中位數,則是每月七千一百四十元。
據了解,港府官員認為,在失業率不斷攀升的情況下,以往被港人視為厭惡工作的安老院護理員,已愈來愈多本地求職者願從事此行業。因此,難以聘請本地工人,所以要輸入護理員的理據已不成立。
港府在參考過社會福利署的經驗,發覺安老服務的資助機構,全部聘請本地員工,反而是一些私營安老院要求輸入外勞。港府官員質疑,私營安老院無法聘請本地護理員,可能是與工資過低有關。

勞工界讚做法進取
據勞工處的文件表示,目前仍留在港任職護理員的外勞,共有三百八十七人。港府計劃更嚴謹審批護理員的輸入勞工的申請,並不排除在一年後,經檢討後將護理員列入通常不被輸入的外勞工種類別。
僱主團體對建議極表反對,不過勞工界則表示歡迎,並認為港府的計劃是近期少見的進取做法之一。擁有三百多名安老院護理員會員的個人服務行業職工總會總幹事周燕敏指出,現時本港不少機構均有培訓安老院護理員,根本不存在難請人的問題,她相信政府若收緊有關政策,必可增加本地工人就業機會。「好多僱主根本存心刁難,上到去見工話你呢樣唔掂,嗰樣唔掂,然後就話畀勞工處聽請唔到人,再用低價請外勞。」
現行的「補充輸入勞工計劃」在九六年引入,但為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港府當時劃定二十六個不准輸入的工種類別,包括侍應生、售貨員、駕駛員、髮型師等。

培訓失業建築工人
另外,社會福利署為協助領取綜援的失業建築工人重投勞動市場,將於本月中至月底,撥款一百七十萬元,推出為期二十個月的「深入就業援助計劃」,計劃將評估參加者的技能,然後轉介他們接受再培訓或組公司承接小型工程,預計一千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