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輪ABC:爆炸力還看槓桿比率

窩輪ABC:爆炸力還看槓桿比率

當市場預期某正股的升勢開始確立,股價蓄勢待發,你會首先以甚麼準則去選擇表現突出的認股證來增加回報?成交量?溢價?引伸波幅?還是槓桿比率?
根據傳統經驗,我們知道高槓桿的認股證通常會在大升市中跑贏其他認股證,令持有人賺取可觀回報。但這是否一個千古不變的定律?又有否一些需要留意的地方?
認股證較正股吸引之處,主要在於其槓桿比率,讓投資者能「以小博大」,利用較低的投資金額,從股價的波動中放大利潤。事實上,在大升市時,投資者大多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些高槓桿的股證上,希望強大的爆炸力能增加投資回報。然而,槓桿比率的高低亦直接影響該認股證的風險程度。基本原則是槓桿比率愈高,認股證的波動將會愈大。倘若投資者對後市預測正確,認股證應可為他們帶來不俗的回報;反之所承受的風險也較高。
簡單來說,槓桿比率顯示投資相關資產的比重。例如,當正股價為100元,而股證價格為10元,槓桿比率便為10倍,即是說,投資者只需十分一的價錢便能投資相關股份。倘若相同正股的另一股證價格為1元,槓桿比率便為100倍。

不能單看表面數值
槓桿比率是否愈高愈好?,倘若你以為超過50倍或100倍的槓桿比率的股證能透過其強大爆炸力來為你帶來可觀回報,就大錯特錯。當你細心觀察,這些價格只剩1仙的股證,已沒有多大投資價值。它們縱然擁有甚高的槓桿比率,但其極度價外的特性,令股證不能跟隨正股上升而升值。
以賽馬為例,投資在一些1賠10大冷門馬匹的潛在回報,一定遠較那些1賠1的超級大熱門為高,然而,其中獎的機會率亦相應較為低。因此,在決定投注前,投資者必須做出全面分析,切忌單獨以賠率高低來作最後決定。同時亦不應將所有資金全數投資在那些冷馬身上;可見風險管理概念亦可應用在賽馬活動上。
事實上,投資者若單憑槓桿比率高低去判斷認股證的優劣,是十分危險和武斷的。因為槓桿比率大的認股證,往往十分價外(即行使價遠較正股現價為高的認購證),根本沒有行使的機會。另外,這些極度價外的認股證,其對沖比率亦普遍接近「零」。因此,若將槓桿比率乘以其近乎0的對沖比率(見下列公式),所得出的「有效槓桿比率」就更能反映真實情況,給予投資者較大的參考價值。

認股證「有效槓桿比率」公式:
「有效槓桿比率」=槓桿比率x對沖比率
其實,投資者最有興趣知道的是,正股每升降1%,股證價格改變的百分比,而這正是有效槓桿比率的實際功用,反映出不同認股證的放大倍數。
當然,有效槓桿比率的高低取決於2個可變數值:對沖比率(即正股價及股證價的關係)及槓桿比率(倍數愈高,回報或損失亦愈大)。投資者亦須留意此比率只適用於短期之內,因為對沖比率及槓桿比率倍數是會隨時間變更的。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