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寧也有不笑的時候 - 鍾偉民

嬰寧也有不笑的時候 - 鍾偉民

「笑,實在是仁愛的表徵,快樂的源泉,親近別人的橋樑;有了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雪萊這麼說;說完,福婁拜就答腔:「一陣爽朗的笑,猶如滿室黃金一樣炫人眼目。」有個赫伯特,不知是誰,還插了句:「笑臉,可以讓一盤青菜,變成一桌佳餚。」
說笑,是洋人說得好;寫笑,卻終不及我們的蒲松齡,《聊齋》有《嬰寧》一篇,寫一個愛笑的女孩,寫得活靈活現,人見人愛。這嬰寧容色美絕,神態憨絕,男人見了,「神魂喪失」,輾轉追覓。
入幽谷,於叢花亂樹中找到佳人。婢去傳喚,她人未到,「戶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問年歲,「女復笑不可仰視」,見男人目灼灼似賊,嬰寧對侍婢說:「視碧桃開未?」就起來「以袖掩口,細碎連步而出,至門外,笑聲始縱」。
然後,「狂笑欲墮」,笑得「倚樹不能行」。後來,嬰寧住進目光似賊男人家,仍然「善笑,禁之不可止」,不過,「笑處狂而不改其媚,人皆樂之」。忽然有一天,嬰寧不笑了,「雖故逗之,亦終不笑」;這「不笑」,就變得反常,耐人尋味。
問原因,她才道出為狐母所生,鬼母所養的淒涼身世;這笑,是掩飾,掩飾「背人愁」的苦澀。笑有時,哭也有時;不時不笑,不時不哭,是禮。看到一個電視廣告:一群人惡狠狠扔石頭,扔石頭,是「破壞」;然後,一群人撿起石頭蓋房子,砌石頭,是「建設」;旁白說:「與其咒詛,不如祝福。」
說得有道理;然而,破有時,立有時;咒詛有時,祝福有時;甚麼都講時機,講場合,講具體情況;今天,我們怒號,破壞,咒詛,是「時」;到該死的人終於死了,死得遺臭萬年,大家自然會到他的靈堂狂笑,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