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近日在港股中漸受注視的生化科技股,這類股份備受追捧的原因,可能是受長實(001)即將分拆長江生命科技所引起,再一次顯示超人的威力。但美國的生化科技股近期表現不濟,甚至可能已步入熊市,不知在港的生化股能否憑超人概念而戰勝外圍的不利情況。
近期美國的生化股表現頗為不濟,由年初至今(5月15日),杜指上升了2.2%,但美國生化股指數(AMEXBiotechIndex)卻下跌逾27%,不少生化股一度跌至52周低位,例如本港投資者較熟悉的Amgen,股價一度跌至45元的一年低位。
另一間生化公司Genentech(股票編號DNA),早年在DNA人體藍圖熱潮時,其股價曾被炒至122美元(2000年3月),可是近日已跌至30多美元低位。
美國投資者近期漸質疑生化股的盈利能力是否真的「值」這麼高估值,以Genentech為例,它雖然在DNA工程上取得數項的突破,在生化科技股中處領導地位,惟其盈利卻頗令投資者氣餒。在1999年及2000年連蝕兩年,虧損達十多億美元後,雖然去年(開始?)再次錄得盈利,可是每股僅得80美仙,同時剛公布的第一季盈利雖有22%增長,卻亦只得每股18美仙,難免令投資者憂慮何時才會有較具體的盈利,否則怎麼值高達40多倍的PE。
美國生化公司經常須投入大量的資金作研究費用,但多年亦未見回本,Genentech已算不俗,約有10種藥在市場發售,並漸有盈利,其情況已較不少美國生化公司為佳。好像1995年在Nasdaq上市的生化股Gliatech,已因財務困難及找不到其他資金,在本月初申請Ch.11破產保護令。
至於本港的生化股,不少在管理及開拓產品方面與美國相距頗遠,估計它們的盈利能力較美國的生化股更差。何況當中更有不少是只有生化科技之名,無生化科技之實。讀者可能會問如何揀選真的生化股?筆者認為不用浪費時間了,由於從美國生化股的歷史印證,此類股是用來「炒」,不是用來投資的,不妨趁市旺「炒」一轉,只要閣下不是最後接棒的一個。
無奈認為是最早一個入市者,卻往往是最後一個。你們聽過Murphy'sLaw嗎?
電郵:
譚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