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股市回升,投資氣氛升溫不少,一些企業更趁着市場氣氛良好,進行招股上市,故投資者實在不乏選擇。說回新股上市,普羅散戶若看中某家招股公司的發展潛力,當然有興趣申請認購。事實上,認講新股有多種途徑,各具優劣,但現時仍以前往銀行取表交表最為普遍使用。
最簡單、直接而又廣為人知的認購新股方法,必然是親身前往銀行分行索取招股書,然後填妥認購表格交回銀行。這種方法無疑較易掌握,但若遇上當年tom.com招股時的「賓墟」場面,小投者便要虛耗精力及時間,到銀行排隊索取認購表格。
即使認購成功,散戶還需面對交易上的不便,因為招股公司會將股票直接寄到小股東手上,持有人若要沽出股票,須先把股票拿到證券行或銀行證券部存倉,一般要待數日後才能進行交易。
早已開立一個股票戶口的投資者,還有多一個選擇,因為一般證券行或銀行證券部也提供代理認購新股服務,投資者只要繳付約100至200元的費用,證券機構便會代為效勞。通常以此方式的申請表格多是黃色,故稱之為「黃表」,有別於自行到銀行排隊申請的「白表」。
以「黃表」認購新股的另一好處是,所獲發之新股可於首個交易日即時存入證券戶口,因此持股人能在該股票上市即日,便把股票賣出。
年多前,滙豐及恒生銀行更推出網上認購新股服務,散戶只要登入該兩間銀行的網站,列印在網上填妥的申請表格,連同支票或本票一併交回銀行分行便可認購新股,可說是半個「無紙化」。倘若同時在該行開設股票戶口,更可透過網上理財戶口或繳費聆,繳付認購股票所需的款項。
事實上,電子新股認購服務(eIPO)才是真正的「無紙化」認購新股方式,因投資者只要透過銀行或證券行網站,填入個人資料及認購股份數目,待收到電子郵件確認後,便完成申請過程,而認購款項可透過銀行的電話服務或櫃員機繳交。
這項電子新股認購服務,曾在地鐵上市時使用過,原因是避免tom.com的蜂擁情況再現;但要真正被廣泛使用,仍有好遙遠的路。
對於投資者來說,電子認購新股服務相當吸引,因此舉大大省卻了投資者前往銀行索取招股書及寄回表格的時間。
不過,至今以電子招股的上市公司不多,開創先河的是在2000年招股的地鐵公司(0066)。當年由於tom.com招股時,曾出現大批市民前往銀行排隊索取認購表格,為免出現同類混亂現象,故地鐵決定採用電子模式招股。
記者:袁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