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投資獲利極考耐性

英之見:投資獲利極考耐性

筆者最近收到一封電郵,頗值得一談,一位投資者表示看了筆者推介,股價回落後帳面損失慘重,在查問策略之餘措詞相當不客氣。筆者一向認為研究部的責任及功能都十分重要,但誠意與功力是兩回事,充滿誠意都可以看錯,何況投資市場根本不理性,長線拉上補下有收穫仍可說是合理預期,要短線鋪鋪贏肯定是不切實際的要求。這位讀者表示損失慘重,可是股價比買入價跌了不足1成,很明顯是犯了賭得太大的毛病。
二三線市場深度不夠,入市前一定要有承受股價波動的心理準備,故筆者一向極之強調控制注碼。香港二三線經歷了一段很長的蜜月期,以筆者所見,不少投資者習慣了這種長升長有及禾雀亂飛的情況,逐漸忘了風險所在。

迷信名牌十分危險
筆者對熊市的經歷十分深刻,所以絕不看輕風險。遠的不說,去年7至9月的港股,已相當之有殺傷力,7月之前基本上可說是牛氣沖天,沒有太多轉勢徵兆可言。
投資股票要有收穫,耐性十分重要,股價要長升長有,是需要公司一路朝正途發展,逐漸掃除不明朗因素吸引投資者,單靠短線資金是無可能持久。勝獅(716)初次推介是01年初的事,但就算筆者當日打鑼打鼓大聲疾呼,沒有今日宏觀的市勢,又或者沒有多兩三次業績去證明,也不太可能有今年的勁勢。迷信名牌最危險之處是疏忽風險管理的工作,一旦失手,不錯可以找人作代罪羔羊出氣對象,心理可能好過一點,但金錢損失的責任還是要自付,追捧之餘,理智運用策略極之重要。
電郵:[email protected]
黃國英